关于情绪,我们中国人在人际关系当中经常说,你不要有情绪。但我们都有情绪,情绪一来就控制不住。我们做了几千个个案咨询,发现百分之九十的女性都是被情绪困扰,很多女性在情绪困扰当中很多年。但自己到底是什么情绪呢?不知道也说不出来,就是很烦躁,很不舒服。传统处理自己情绪的方法只有两招:压抑和逃避。压抑就是强作宽容,这样的事情本就已经不对,把情绪表露出来更是没有修养和教养的表现。嘴巴上老说没事,心很累。逃避就是使自己忙于其他的事情,包括各种表面化的娱乐,大吃大喝,逛街购物,让自己不会有空去想这些引起情绪的事情。
但这份情绪仍然存在,所忙的事情结束了,有机会便会冒出来。夜阑人静,漫漫长夜,无心睡眠。我们对一些成年人进行心灵沟通,让他们回溯过去的时候,很多人都哭得撕心裂肺。但问他发生什么事情,很多人都忘了,怎么都回忆不起来,当时的场景和人物都已经非常的模糊,但对方给他带来的那种情绪感受永远都忘不了。现在四五十岁的中年人,还会回想起五六岁的时候被爸爸妈妈暴打一顿,然后又不让他哭的感受。从此他就埋下了对家里仇恨的种子,回来之后怎么样都不想回家,跟父母的关系很疏远,在沟通的过程当中四五十岁的大男人哭得死去活来,大喊大叫:爸爸,你为什么这样打我?妈妈,我做错了什么?可见情绪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多大。肉体的伤痛,也许早就淡忘,唯有情绪上的感受,久久难以消除。传统的教育让大部分人觉得自己有负面情绪,是软弱无能的,是不好的表现,不愿意讨论内心的感受。很多人说自己完全不会有愤怒,有焦虑,有悲伤。传统思想当中所推崇的有修养,就是从来不发怒,不急迫,不担心。那么有这些情绪的时候,不是把情绪压抑便是逃避。这样对事情是没有好处的,反而使事情更恶化,对人的身心也带来不好的影响。所以鲁迅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要么在沉默中爆发,要么在沉默中死亡。
今天我们来对情绪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不再或者少受情绪的影响,活出全新的自我。我们从三个方面来展开,第一,知道情绪是什么;第二,懂得人为什么有情绪;第三,怎样面对情绪。那么什么是情绪呢?没有一个心理学流派能够很彻底地解释和说清楚情绪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不断地学习,寻找,综合身体、心理和灵性三大领域,一起来探寻探寻情绪的本质。
情绪是什么呢,情绪本质上是跟随身体的能量。这个能量包含了喜悦、开心、恐惧、害怕、悲伤、难过、寂寞、绝望、厌恶、轻蔑、惊喜、烦躁,和善、爱等等,而这些情绪相互之间是可以流通转化的。我们的情绪就像一个池塘的水一样,在不断地变换状态。春天是水状,夏天是气体状,冬天呢就全是冰块,但它的总容量是不变的,是一个恒定的值。你的情绪状态今天是喜悦的,明天是开心的,现在是快乐的,一会又是愤怒的,也有可能转化会伤心、恐惧、害怕、悲伤、难过、绝望、惊喜、羞耻、烦躁、和善。
在这里呢,我就没有时间跟大家讲太多的理论,直接给大家建立概念,请大家记住。第一个,几乎所有的情绪对你来说都有保护和正面意义和价值,它是每个人自我价值的防火墙,让人免受伤害,就像一个金刚罩一样。第二个,情绪没有对错好坏之分,在有丧事的家庭里面,你表现出开心的样子,你就会失去很多朋友;而在朋友的婚礼上面呢,如果你表现出很悲伤的样子,人家就会觉得你有神经病。所以情绪没有好坏,主要是看对事情的发展是否有帮助。第三个,情绪的总量是一个恒定的值。如果你的愤怒多了,那么你的爱就少了。如果你总是害怕,那么你的勇敢的能量就减少了,情绪是可以转换的,可以从悲伤到愤怒。
我们今天先讲最具代表性的四大情绪:喜、怒、哀、惧。
第一个,喜悦。喜悦就是开心快乐,喜悦到底是一个什么的能量呢?喜悦是创造的能量,有喜悦的状态,就会开心就有创造力。你回想一下,如果说今天你老公出门的时候亲了你一口,你就很开心啊,走路上班都是带风的,早上开会的时候啊,发言也特别积极。如果说你在上班的时候啊,老板批评了你,还被同事冤枉了,你开心吗?你肯定不开心,你不开心、不喜悦,那么你今天还有兴趣去把工作做好吗?如果说你今天一起床就跟老公吵架,一整天心情都会不好,做家务也没劲,房间也不肯收拾,对不对?
我们分享一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故事。有一次他走向讲台,从箱子里面拿出一只大公鸡,台下的听众全愣住了,不知道陶先生要干什么。陶先生又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然后按住公鸡的头强迫它吃米。可是大公鸡只叫不吃,他又掰开公鸡的嘴,把大米往往它的嘴里面塞。大公鸡拼命地挣扎,还是不肯吃。过了一会儿,陶先生的松开了手,把字放在桌子上面,后退几步,大公鸡自己就开始吃出来。这个时候,陶先生就说了,我认为教育就像喂公鸡一样,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硬灌输给他,他是不情愿的。如果让他自由自在地自己去学,充分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那效果一定好得多。
现在的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做作业,不愿意上学?那是因为写作业和读书对他来说是很痛苦的事情,大家发现没有?大部分学生成绩好的学生很认真,都处于比较快乐的状态,大部分都愿意自己主动去学习,而不是被逼的。被逼都是比较痛苦的,自愿的才是喜悦的。我们生命的本能就是追求快乐,逃避痛苦。如果说你打压他指责他,你怎么这么笨呢?你怎么这么不上进呢?你的作业怎么这么不努力呢?这就让孩子有了恐惧,然后就产生抗拒,就会退出。很多的孩子被家长指责、监督、管理,要求他怎样去做作业,孩子就不愿意去做作业。写作业的时候,你越骂孩子,孩子的反应就越迟钝,越容易出错。
其实那都是因为孩子不开心,不高兴的排斥心理。如果能让孩子回归到喜悦,他的状态肯定安全不一样。你和宝贝商量一下:从今天开始爸爸就不监督你了啊,你自己做一个计划。他愿意了,就慢慢地启动了喜悦的能量。就像我本人的例子,在我读小学的时候,我就学会了《摇啊摇,摇到外婆桥》这首歌,唱给我妈妈听,她非常的开心。后来我们到街上去赶集,理发的时候,我妈妈要我唱给理发师听。唱完之后,他和他家人给我鼓掌:哇,你这个孩子啊,以后唱歌不得了。你看三十年后的今天,我依然清晰的记得那天他给我的那种喜悦的感觉。我记住了,所以从小到大我都感觉自己唱歌很有天赋。
后来只要是音乐课,我就很喜欢,而且很容易就学会了。到了高中以后我才发现,自己虽然喜欢唱歌,但五音不全。这个就是后面的事情,但在这么长时间里我都是很喜悦的。我们一定要让孩子活在喜悦的状态当中,一定要让他找到一种喜悦的感觉,只要孩子有了喜悦的感觉,他学习就很认真,上课就会很认真地听,做作业就会很主动,在家里也会体贴爸爸妈妈,孩子自己也会很善良。
我们来看看为什么在外国科学家都能够拿到诺贝尔奖,中国却很少有人得到诺贝尔奖呢?这个跟外国人的喜悦的能量是有关系的。
大部分的外国人都很幽默,他的幽默会给整个家庭带来很多开心,喜悦。在洋溢着喜悦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能够感受喜悦,创造喜悦,创造爱。这样的孩子能够用喜悦去创造,在艺术科技等各个方面去释放他的创造力。我们百分之八十的中国人都长着一副苦瓜脸,一个个苦大仇深苦的样子,很多家里对孩子的喜悦都经常限制:你笑什么笑啊?女孩子笑得那么大声干嘛?声音小一点,别笑的那么放肆,小心乐极生悲了……硬生生地把孩子的能量给抢回去了,没有喜悦能量的孩子,肢体是很僵硬的。
所以我们要让孩子回归到喜悦,家人要回归到喜悦,自己也要喜悦。如果你自己没有喜悦,你就没有创造能力,喜悦是一切创造的源泉。创造力是在爱和喜悦的宁静中绽放,在恐惧和功利的浮躁中枯萎。去做让你充满喜悦的事情吧,他们会滋养你的生命。
有些家长听到这里都不耐烦了,老师啊,我也想喜悦呀,可是我那个孩子就是不听话呀,我那个死鬼就是不听安排啊,你要他东,他偏要西。别说喜悦了,我都已经很愤怒了。我们接下来给大家讲讲第二个情绪,愤怒。
第二个,愤怒。愤怒是人的界限被侵犯产生的保护能量,你的界限被侵犯了就会生出一种保护自己的能量。本来我让你晚上十点钟回来睡觉,等你到了凌晨两点钟才醉醺醺的回来,所以我的界限被你侵犯了,那么我就很愤怒;你答应给孩子买玩具的,你忘了买了还找理由,所以孩子就很愤怒。我们来先说说孩子的愤怒。孩子为什么会愤怒?他的玩具被哥哥抢了,他的界限被侵犯了,所以他就发脾气。愤怒是一种保护的能量,大家有没有看到有一些在滑滑梯旁边的孩子,被别人欺负了他就傻愣愣地站在那里。现在有很多孩子跟人家发生冲突,被人推了就只能站在那里,不知道怎么办,他也不会向妈妈求助,同时他也不会反击,甚至连哭都不敢哭,他的嘴巴就是那么一抽一抽。
这个孩子是没有愤怒的吗?不是,是他没有界限。没有界限的人,他是没有愤怒的。你打我骂我,我都不生气。一个没有界限的人就等于在自己额头上写着:我是不会生气的,你来欺负我吧。没有自我界限的孩子长大之后有三个发展方向。一个是讨好型,四处看人家的脸色,总是想让所有的人满意,但总是不能让所有的人满意。没有自己的主见,没有自己的立场,不敢表现自己的情绪,性格很懦弱,害怕冲突。第二个情况是,这样的小孩以后对于任何人对他的侵犯都不会有反应。他反应不起来呀。他碰到一些不公平的事情,甚至别人对他谩骂,打他,他都一点反应都没有。他真的没有愤怒的情绪,他表达不出来。别人打他的时候他甚至会笑,但是他内心很难过,很不舒服,很烦躁,时间一久,忧郁症就出来了。第三种,是穷其一生都在追寻问自己:我是谁?这种人的心总是静不下来,满脑子都是他周围那几个亲近人的声音和说法。都是别人对我怎么样不好,但是没有勇气走出那个不好的圈子,没有自我。越乖越听话的孩子长大之后就越痛苦,如果你的孩子现在每天都表现很乖,很听话,与人冲突也没有愤怒,那么你一定要帮助孩子重新建立身体和心理的界限。
那么怎么建立呢?首先停止小孩。如果我们用父亲或者母亲这个身份和权威去打小孩。实质上就是严重破坏了他的身体和心理的界限。因为他会觉得自己的身体是没有界限的。也没有办法自我支配的。或者是没有价值的。随时可以被你打可以被家长侵犯,这样就建立不起自己的身体界限。更不会从内心深处去爱护自己的身体,这是建立界限感的第一步,我们现在很多家长有意无意地破坏孩子的界限感。
我给大家讲个案例。一个家长说,我不知道我的孩子怎么这么没礼貌?有一次来,他表哥来我们家里玩,我煮了四只大闸蟹,计划他们一个人两只。他还没回来,他表哥觉得很好吃,就把他的那两只大闸蟹也干掉了。
我儿子回来一看就满脸的不高兴,跟他表哥说:表哥,这两只大闸蟹是我的,没有通过我的同意,你怎么能把它吃了呢?我非常的生气。如果你再这样子的话,下次就不要来我家了。这位家长骂儿子:你怎么可以这样呢?你怎么这么没礼貌,这么自私呢?你怎么可以这样对你表哥呢?他问我他这个孩子是不是没有礼貌啊?我说不是,他不是没礼貌,而是你不懂得家庭教育。孩子的界限被人家侵犯了,他在维护他的界限。可是你呢,却不允许他表达他的生气,要他懂礼貌,让给哥哥吃。家长这是打着道德的名义,让孩子失去界限。
孩子与同学发生冲突,怎么办?(未完,待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