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说》作为一档融入了辩论元素的说话类节目,每期都会给出不同以往的辩题。无论是真切地关注普通大众的生存状态,还是为了更高的收视率,在辩题的选择上都是相当接地气的。
今年9月份《奇葩说》启动了第五季,辩题从“毕业后混得很normal,要不要参加同学会?”到“键盘侠到底是不是侠?”,从“婚前我让伴侣在房本上加名字有错吗?”到“情侣吵架时,到底谁错谁道歉还是男生先道歉?”……可以说直击当下年轻人面临的真实生活场景,让屏幕前的我们有所触动和思索,这也是这档节目与众多纯娱乐综艺节目的不同之处。
10月26日播出的11期的辩题是:爸爸/妈妈要跟我不喜欢的人再婚,该不该阻挠?显然,这并不是一个全民性的话题,因为完整而幸福的家庭在这个社会上占大多数,可是这个话题仍然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历年来离婚率的攀升,不仅意味着千万家庭的破裂,更是千万孩子无助而惶恐的眼神,他们的成长必然要面对单亲或重组家庭的实际问题。
这是《奇葩说》里最触动我的一期节目,而这期节目里最触动我的人是辩手奶茶和嘉宾陈学冬。
奶茶一开始是拒绝打父母类的辩题的,没有人想把陈年伤痕重新撕裂开来,指给世人看,也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把心底的柔软脆弱晾晒出来,然而辩题又是无可回避的。在节目里我们得知奶茶的父母离异,母亲再婚,嫁给的却是一个没有事业心和家庭责任感的男人,生活的重担早早地落在了孩子的身上;父亲喜欢上别的阿姨,问奶茶的意见,奶茶违心地夸赞了那个阿姨一番,父亲说:“好孩子,真懂事。”这却成为了他与父亲目前为止的最后一次见面。
奶茶说:“我就在想好孩子代价这么大呀,我们要懂得事这么多吗?为什么呀?我在想如果我当时稍微地阻挠一下,我跟他说,那个阿姨,我觉得她人不好啊,她这不行,那不行,我说一说,我爸会不会现在多看我两眼?他会不会觉得我没有他想象中的那么坚强?……我们人们面对别人,能懦弱的时候很少啊,但父母不是恰恰允许我们这样的人吗?我们坚强给谁看呀?……你们在一段婚姻之中,你们两人受到了伤害,可能结局不是很圆满,你们受了伤,我也受了伤。我不知道用多久的时间习惯单亲生活,当我终于习惯好了,你告诉我说,你要再婚了,而且那个人,我不喜欢。我这个时候要做的是什么?我要重振旗鼓,我要跟自己说,ok,我要准备好迎接下一段生活了,我要走入另一个家庭,我要去抚慰我自己……”
奶茶在讲话时数度哽咽,可以明显看出他一直试图用轻松的语气,去陈述这段不愉快的成长故事,可是旧年场景在脑海里回旋,曾经有过的激烈而动荡的情绪如鲠在喉。奶茶的隐忍,让人心疼。
无论以怎样的姿态结束一段婚姻,暴力相向还是和平谈判,都是夫妻缘尽之后一种无可奈何的选择。就像奶茶所说,在失败的婚姻中,受伤的不仅是父母,还有孩子。无论多么体面的分手,孩子都必然要早早地去接受失去与不完整的生命体验。对于没有独立自主能力,没有成熟心智的孩子而言,这绝非易事。毕竟,他们仍然是生活中的少数者。当同学眉飞色舞地谈起父母时,他不知道该如何接话;当学校布置了关于父母的作文时,他不知道该如何下笔……在现实生活中,他有太多的不知所措,他还没有学会如何面对生命中的重大失去,更不知道该如何向内心解释自己为何与别人不一样。
在奶茶的讲述中,还有一点让我记忆深刻,那就是与父亲相处时的一切细节,虽然很多年已经过去,他依然有着清晰的记忆。他不仅记得父亲给他买过一双鞋,他还记得那双鞋子的价格、颜色,记得父亲把自己碗中的狮子头夹给他吃,记得父亲夸他懂事的话。
对于一个没有完整地享受过父母之爱的孩子而言,他总是拼命地想要抓住一切温暖的记忆,而亲人给予的关爱实在太少了,他只好拿出那仅有的回忆反复温习。所以他们记得常人记不住的细节,而这种求而不得的痛苦会与日俱增,内心深处的怨念也从此生根。这种记得几乎是一种本能,与本能抗衡总是困难的,尤其是对于孩子而言。
这种深刻的痛苦感在陈学冬的身上,也有着鲜明的体现。节目开始不久时,陈学冬说现在跟父亲聊天会把父亲一直聊到哭,聊到父亲内疚为止。马东老师问他方不方便模拟一下哪两句话会把父亲聊哭,陈学冬说:“你从小都没有管过我,那你现在为什么管我?你从小也没有养过我,那你为什么让我现在养你呢?”另一处就是奶茶站起来陈述时,举例说自己的新爸不工作,就像学冬老师的新妈妈一样。陈学冬立即反击说:“她不是我妈,我现在没有认,永远不可能。”
陈学冬的这两处发言,前者可以说是直戳父亲痛处,而后者用严肃的言辞直接打断了辩手的讲述,也是相当激烈而尖锐的。作为置于放大镜前被审视的人群,很多明星为了维护公众形象,并不会在镜头前表达真实的想法和情绪,尤其是这种真实可能会给自己带来误解等负面影响时。但陈学冬相当率性真诚,内心的想法几乎是吐口而出。我想这也正是他的可爱之处。与其说陈学冬对于父母离异这件事有深深的执念,不如说他因家庭破碎而留下的伤口,在成年后仍在时时作痛。
其实,看过节目《我家那小子》里陈学冬的表现,就可以更清楚地窥见他心灵世界里这伤痛的一角。在KTV与曾经的老师唱歌聊天时,会一头扎进老师的怀里,像个孩子一样放声大哭,不停地表达着自己的不快乐;一个人在家里时,会钻到桌子底下躺着,眼泪不住地滚落;每每谈起父母时更会黯然神伤……
一个人可以强大到有足够的承受力去对抗人生的坎坷与世界的丑陋,需要漫长的过程。当破碎的家庭过早地伤害了孩子,疼痛就会成为烙印,刻写在最初的生命里,和血肉骨骼一起长大。而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在于你永远无法经历别人的人生,所以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真正的感同身受,只有相对共情。而相似的经历无疑会达到较高的共情程度,产生更强烈的心灵共振。事实上这期节目刚更新不久,“父母再婚该不该阻挠”的话题就占据了微博热搜榜。有的表示理解父母的不容易,有的同情孩子遭遇的家庭变故,有的还回忆了自己在破碎家庭里一路长大的感受。
怎样的观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分享,是表达,是尊重。《奇葩说》的舞台上,很少人像奶茶和陈学冬有这样的成长经历,在想法上也与他们迥然不同,就连一向善解人意的康永老师听了奶茶的故事后,都觉得自己是忽略了,才知道他们内心深处的声音。而一向颇有见地的李诞也表现了难以理解的沉重心情。马东老师在节目最后总结说:我们有幸把这样的问题拿到一个节目当中来,跟大家讨论,就是让你看看别人跟你过的是不一样的生活。那肯定也有很多东西是你自己经历过,但别人无法经历的。交流的重要性就在于,知道别人知道别人原来跟我想的不一样,他跟我的经历不一样,他就应该那么想。”
《奇葩说》最具魅力的地方,就是每个人都可以尽情地表达内心所想,同时又尊重跟自己甚至是跟主流社会完全不同的人生选择。它不仅把我们每个人都在乎的事情放大后,推到镜头前讨论,也同时把我们忽略的甚至不愿面对的问题抛出来,去认真地探究。讨论与探究的本质是关注,而关注本身就是一种力量。
如果原生家庭的不完美成为既定的事实,我们又该如何摆脱不利的影响?这个问题已经与本期的辩题无关,却又是这道辩题应该带给我们的真正思索。
伤口也许尚未结痂,而生活还在继续。我相信能够把自己从孤独和疼痛中解救出来的,不是整日蜷缩在黑暗的角落里舔舐伤口,更不是怨天尤人,把自己成年后的一切挫败归因于家庭与父母,而首先是正视曾经有过的伤痛经历,正视原生家庭可能带给自己的各种消极影响,但是也绝不妖魔化这种影响。
关于原生家庭,在2018年2月16日的那期《非诚勿扰》的节目中,黄澜有过一段陈述颇为中肯。她说: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当然非常大,但是那只是对前半生的影响,到了一定年龄,当你会鉴别自己,觉察自己的时候,你会对自己的原生家庭有一些梳理,做出关于后半生幸福的选择,去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
原生家庭绝不是影响我们人生进程的唯一因素。在个人幸福与成就的取得上,自身主观努力的影响力远远超越原生家庭。奶茶正在从事着自己热爱的舞蹈事业,与同龄人相比,对于家庭有更强的担当能力;陈学冬也是一个善解人意的居家暖男,为了更好地拍戏而不断地挑战新事物,是一个身上有着很多闪光点的优质偶像。
的确,有很多人曾在不完美的家庭里痛苦挣扎,但这丝毫不妨碍他们通过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他们可以是家庭的顶梁柱,可以是各行各业的翘楚,可以组建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因为疼过失去过,他们更懂得爱的来之不易,更懂得失去时刻骨铭心的疼痛,他们会因此更加珍惜生命中的人事。就像电影《芳华》里的台词:一个始终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识别善良,也最珍惜善良。
每个人都值得被爱,包括那些折翼的天使。少一些揣测与偏见,多一些尊重与理解,才是我们能够给予他人的最大善意。
用一段我在微博视频里看到的字幕结束本文:有人说,谁是父母,谁就是命运。想要挣脱,的确很难,可天下不存在完美的父母。原生家庭欠你的,终究需要自己找回来。所谓成长,不过如此。
2018年10月27-29日,写于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