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产品经理,好奇的去网上用了一些高考填志愿的网站或者APP,大多是需要买VIP的。即使是花钱了,体验下来的整体感觉是:产品的噱头大于实质,大多只是历年数据的罗列,而没有分析,估计下来可能多事根据每年的录取分数线做一个简单的档次推荐。这样的推荐对于高考填志愿作用不大,而且这个钱花的不值得。
高考考完到填志愿有好多天的时间,网络资源也足够强大,建议大家自己搜索数据和信息,来搞定填志愿。这也是一种钻研的精神,省了钱还锻炼了自己搜集信息、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和逻辑思维的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PS:这种能力很重要,价值会在你以后写论文、申请研究生、申请出国留学、写简历、找公司找工作的时候体现。同时也是养成一种钻研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这种习惯堪比千金)
最近几年一直在帮家里亲戚的孩子操刀高考志愿填写,由于自己当天填志愿走过一些弯路,所以钻研的比较深一点,有一些经验和方法可以给大家借鉴,和大家交流优化。本文以小虎为例,他2016年参加湖北省高考567分,高出一本线55分,第一项上海东华大学计算机专业未录取,被平行志愿的第二项--北京林业大学信息专业录取。
第1步、根据大学目的地海选学校
了解你所能报的批次高校的地域分布情况。所需信息见教育部:2016年全国高等学校名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 。
选择大学的地域,每个人可能有自己的原因和偏好。比如,喜欢离家远还是离家近?离家近,那就本市或者本省;离家远,那就去一二线大城市,因为好点的高等教育资源基本都集中在一二线大城市 ;对沿海和内陆有无特殊喜欢?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我自己的体会是基础设施上,沿海和内陆主要城市没有什么大差距了,选择不同的区域本质上是要看自己是不是一个喜欢适应新鲜环境的人,骨子里是喜欢冒险还是安稳;对某些地域有偏爱,有些广东学生觉得不愿意去太北方,内陆学生就想去海边待待,南方学生就想去大东北感受大雪冰雕。喜欢吃,我就想去重庆成都……
总之,地域选择上可以按自己喜欢甚至是想象的去选择,无非对错,因为大学也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的开始,年轻就是有资本多尝试。后面还有很多路和机会。
没有偏好的话,以下城市几乎可以涵盖大多数人的选择: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秦皇岛、北京、天津、济南、青岛、烟台、威海、石家庄、郑州、西安、太原、武汉、长沙、合肥、南京、苏锡常、上海、杭州、宁波、厦门、福州、广州、深圳、昆明、南宁、重庆、成都、兰州。
小虎对地域没有特殊偏爱,将觉得太远的东北、西北地区排除掉,先挑了一批大学目的地:北京、天津、济南、青岛、烟台、威海、上海、武汉、南京、长沙、重庆、成都、厦门、苏锡常、杭州、宁波、福州、深圳、广州。然后将这些城市按高校数量分为主要和次要考虑对象,主要考虑对象:北京、天津、上海、武汉、南京、重庆、成都、广州;次要也是补充考虑对象:济南、青岛、烟台、威海、长沙、厦门、苏锡常、宁波、福州、深圳。
找出主要考城市里的所有一本院校,并收集这些学校在湖北前3~5年每年录取的平均分与当年一本分数线的差值(此部分内容通过搜索引擎很容易获得)。以北京市为例(不含提前批招生的院校):
第2步、根据分数差值对学校过滤
小虎2016年的高考成绩是567分,湖北省当年的一批录取分数线是510,他高出一本录取分数线57分。将大多数年份录取平均分减一批线差值大于57分的学校去掉。北京地区可选学校剩下: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语言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PS:由于我们的差值用的是录取平均分与分数线的差值,故比较该值是一种相对谨慎的分析方法,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某些学校录取大小年的问题。
其余城市同上述方法挑出备选学校。
第3步、根据专业方向过滤学校
若对大学就读专业无特殊想法,则这一步直接跳过。如果对大学就读专业方向有要求,则去上述学校官网查看是否有想读的专业方向,没有的学校直接过滤掉。
PS:关于专业方向的建议
1)兴趣第一,能力优势第二:最重要的还是考虑自己的兴趣,毕竟是学习,没有兴趣,一切免谈,学不好,学起来也痛苦,也会无收获无有所成。再考虑自己的能力,是学理工科强,还是学文科强,选自己学起来轻松的专业方向。
2)不要去追求热门,也不要太在意冷门:我的职场经历和经验越来越多的告诉我,大学学什么和做什么并不是百分百要相关。我看到的更多的是专业不对口。选什么专业,只要能把自己的基本能力和素质提高,以后求学或者工作都不会差。
3)最简单的选择方法:直接选择哪些你高中课程学的好,学的轻松,你学习主动性强的课程对应的专业,比如小虎高中数学和物理比较强,他又不想学纯理科,于是就将专业方向定在了工科,又由于他爱好玩游戏,对计算机兴趣打,于是进一步将专业方向锁定在计算机、信息技术等大类。
小虎将专业方向定位在计算机、信息技术、电子、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则北京市的学校中北京中医药、北京语言、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工商大学排除掉。因为这些学校几乎都是非工科类专业院校。剩下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第4步、确定可填报的学校和专业
需要准备的数据:大学以往3年各专业的录取情况(人数和录取的最低、最高、平均分)。这个数据需要直接去各个大学官网-招生就业栏目获取。
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方向大类的下属本科专业,
还是以小虎为例:比如小虎选定的计算机、电子、信息三个大类,在北京林业大学的招生计划中有以下专业对应: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尽可能多的在官网和搜索引擎寻找这几个专业的资讯。整理如下表格:
PS:这部分后续会在知乎上再专门起一篇将我搜集的中国所有一本大学的主要专业按以上要素进行详细说明,省去大家自己找信息的痛苦。欢迎私信交流。
1)上表中的差值为录取的平均分与当年的批次线的差。以小虎为例,小虎的成绩差值为57,均高于北京林业大学选定的三个专业大多数年份的差值,则这三个专业均为志愿填报中的风险较低专业。此数字只为精准的估算,不必要死扣一分两分之差,上下大概5~10分的浮动都无碍决策。
2)在超过选定专业的历史差值的情况下,优先选择学校的优势学科专业、特色专业、交换机会多的专业。这些对于以后的学业或者职业发展都有利。
按上述方法,小虎确定如下学校和专业:东华大学(计算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信息工程),北京林业大学(计算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城乡规划),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软件工程),重庆邮电学院(计算机,电子信息,通信工程)、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计算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上海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计算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计算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石油工程)
如果从主要地域筛选出来的学校不够数量,则再用上述方法从次要地域的城市再筛选一批学校作为补充,进入下一个阶段的选择。
第5步、如何搭配备选学校
前面4个步骤中确定的学校-专业,其中肯定会存在这种情况:好的学校,在学校有特色/有优势的专业一定是录取分相对较高,报考人数相对较多的专业。最后在从上述学校中选择六所作为第一批的志愿,由于是平行志愿,则可以报一到两所最想去的需要冒险的学校放在志愿填报的最前面,报一所差值风险最小的、专业也不是很突出的学校作为保底院校紧跟其后,其余院随意即可。
以小虎为例,看历年的专业录取分数差值,上海理工、南京理工、东华大学在可以填报的学校了风险较大,同时考虑到这几所学校在历史名气和地域位置上都比其他学校火(这个也反应在图1中,学校历年录取差值的变化上,逐年上升的,肯定是相对容易扎堆导致分数线高出正常水平的学校),从其中选出东华和南京理工作为冲刺院校。北京林业大学由于是农林系统,历年录取分数差值反映很少出现过高的,作为保底院校,紧跟东华和南京理工之后。其余根据重庆邮电、中国地质(北京)、中国矿业(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作为主申院校。
录取结果显示:冲刺的三所院校当年的专业最低录取分数线都由于学校较火导致报的人数多,并没有被录取,但是保底的林业大学计算机类录取了,确保了一个过了一本线的分数被一个重点大学录取,不至于调档到下一批次。
PS:如果掉档了是选择复读还是上下一批次的大学?
下一批次的学校首先要挑选你的分数足够的最好的学校填(可以继续用上述“差值法”选择),同时建议最好填二本中此类专业类院校,比如几大建工老校、通信老校、财经老校。同时尽可能的选择重点大学多的城市,为以后进一步深造创造有利条件。
我自己现在的体会是,时间是最宝贵的,在上述措施下,即使掉档,也不会念一个自己心目中的差学校,只是一个次好的学校。不要轻易选择复读,多读一年浪费时间而且增加了风险。省下这一年的时间,大学只是刚刚开始,后面你还有考研、出国、就业等等机会再次提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