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怕孩子将来问自己:“我为什么没有爸爸/妈妈?”看起来像是难以启齿的羞愤。但比这个问题更可怕的,是孩子也许永远不会说出口的那句:“我为什么没有得到爱?”
☰
新一季《奇葩说》的第一集,选了一个情感话题:要不要做单身妈妈。
撇开丧偶这种被动单身的情况,多数单身妈妈都是未婚生育或者离婚后独立抚养子女。社会对于单身妈妈的普遍担忧,可以概括为三点:政策、钱和爱。
政策很简单。单身妈妈去生养,没有结婚证,很多医院都不让建卡。即使小孩出生,户籍、学籍也会成为问题。
钱也不难弄懂。在常见的三口之家,夫妻双方共同负担日常支出。一旦成为单身,一般会丧失部分收入来源,加上带孩子的时间,赚钱会成为更大的问题。如果想做单身妈妈,这些前提的确需要审慎考虑。
但踢踢不能理解,那种说着“因为父爱不能缺失,所以不要做单身妈妈”的人,是怎样的脑回路。
难道单身妈妈们是没事玩真心话大冒险,放着和睦的夫妻关系和温暖充沛的父爱不要,偏偏选一条困难的道路?之所以做单身妈妈,不就是因为婚姻关系尚存,但丈夫和父亲的角色却形同虚设吗?
现在流行说“丧偶式婚姻”,这个比方背后的实情特别简单:看上去夫妻俱在,但因为一方的不作为或严重失职,另一方事实上相当于单身父母。
身为父母是无需考试的,这给了很多烂人以可趁之机。结婚证这种浮于表面的安全感,又阻碍了很多人追求真正幸福的脚步。最可悲的是,孩子会沦为很多人挽救婚姻的工具、逃避责任的借口。
曾经有一位妈妈向我抱怨丈夫的家暴。我问她详情。她说,丈夫在恋爱的时候对她还算不错,虽然谈不上百依百顺,至少有商有量。
可结婚之后,丈夫却成了万事不管的甩手掌柜,整天宅在家里打游戏,不好好工作,也不帮忙家务。这让她苦不堪言。偶尔抱怨几句,丈夫就大吵大闹,到最后还拳脚相加。
看起来,这好像就是一个理想爱情幻灭,不幸所托非人的寻常故事。
可令我震惊的是,面对爱情和婚姻的难题,这位妈妈找了一条脑洞大开的解决之道:生孩子。
“我觉得一旦有了孩子,他或许就能收收心,稍微成熟一点。”这是她的解释。
我从来只听说过因为担心自己太幼稚,暂时不敢要孩子。这种靠孩子来挽救婚姻的突发奇想,当时还是头一回听说。
我问她,生完孩子矛盾有没有缓和。她告诉我:“起初好像有改观,但没几个月,他开始变本加厉,连孩子哭闹都要发脾气。”
用脚趾头思考都能明白,如果两个人都无法达成的平衡,再增加一个影响深远的变量,更不可能带来稳定。
后来我看了大量案例和专著,才知道把孩子当成婚姻关系的救世主,绝不算少数。遗憾的是,错误的道路,基本不会通向预期的终点。
对一个放弃自我成长的人来说,外部刺激注定是徒劳。更恐怖的是,孩子是一种不可逆的选择,生出来,就没法再塞回去。无能的父母犯下的错误,最终却要无辜的孩子来承受代价。
与此对应的还有另一种状况。有个女性和我说,丈夫出轨成瘾,多次被发现。她实在忍无可忍,想要离婚。我反问她,既然想清楚了,还犹豫什么。她说:“但是我的孩子才5岁,我很怕她那么小就没爸爸。”
我看了眼日期,确认现在已经是21世纪的第17个年头了。为什么不少人对婚姻的理解,还停留在一张证书上?
名义上的夫妻关系,对于彼此和孩子的成长都不会起到任何作用。有时候,频繁的争执和冷暴力,反倒会给孩子留下深重的心理阴影。
离婚不可耻。成熟的父母哪怕感情破裂,分开生活,甚至重组家庭,都会倾其所能给孩子提供爱和自由。虚弱的父母,躲在婚姻制造的安全感假象里,以为这样就是对孩子负责,其实不过是另一种逃避。孩子看到的也只有冷漠罢了。
“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是什么年代的事了。与其迷信这种虚妄的道德感,毫无必要地屈服于外界的舆论,不如去探求掌控爱、表达爱、传递爱的能力。
离异的父母还是父母,理应承担父母的职责。再不济,哪怕做单身父母,也可以靠自己的努力,给予孩子双倍乃至更多的爱。
害怕孩子将来问自己:“我为什么没有爸爸/妈妈?”看起来像是难以启齿的羞愤。但比这个问题更可怕的,是孩子也许永远不会说出口的那句:“我为什么没有得到爱?”
我们当然不是提倡离婚,更不赞成一有分歧,不加磨合就草率地离婚。但如果有人躲在婚姻的保护伞里,自私地逃避本该承担的责任,把他们请出去,是完全合理的及时止损。
关于离婚,你究竟在怕什么?别再拿孩子当托词了,你只是害怕自己做不好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