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写完大纲就有兴趣衰退的可能,毕竟自己已经知道这个故事的结局了。也许写一个结构严密的故事,或者埋有彩蛋的故事,越到后来越是揭开精彩部分,才能一直保持写下去的兴致吧。有些作者写完大纲就没动力提笔写正文,不足为奇。如果要写下去,除了尽量维持规律的书写作息以保证长期书写的积累,还要提高自己的书写兴趣,让这过程不至于那么漫长,甚至让书写进入心流状态。
如何提高书写兴趣?当然要热爱自己的故事,如果自己都不喜欢,如何可能认真对待、全力以赴?可是这热爱有点宽泛了,宽泛的东西时常容易走丢,不是每个人都能始终保持对初心的警醒。
在这里只聊一聊一个头痛医头的办法通常故事是一个一个场景组成的,那么如果所写的场景有趣,就会有写出来的动力吧。如何使得场景有趣?那些冲突明显的,或揭开彩蛋的场景或许还比较好写;而一些过渡的、连接的部分还要写得有趣,就需要手艺了。这手艺当然需要练习。
如同幽默感是可以培养的,贫乏无味的情节也是可以解构重塑的。没有无聊的场景,只有无趣的作者。就像同样是讲翻案的故事,既可以夸张处理成周星驰的《九品芝麻官》,也可以拍成《秋菊打官司》。在写的时候,我会认为写无厘头故事的过程更有趣,写严肃故事有点苦大仇深。
这并不是说严肃不好,但我个人会希望将故事写得搞笑。原因其一,这只是一个例子,来说明场景是可塑造的,改成其他句式也行得通。比如“没有肤浅的场景,只有浅薄的作者”。其二,搞笑是容易接受的一种形式,能在笑中引发深思,是很高级的能力。通常人们认为悲剧是更高级的文艺形式,因为悲剧会留下一些深沉的、永恒的东西。人们总是厌恶失去和未完成的,从而耿耿于怀。但我认为喜剧才更高级,往浅了说,能逗得别人发笑,得有一颗机巧的心,毕竟人世不如意十之八九,能乐一乐挺好的。往深了说,像是糖衣药丸,既可以治病,又让人好不抗拒甚至主动去吃,这是好药。
刚才说,幽默感是可以培养的,之所以要培养,是因为人们常有的惯性思维使得大多数人不那么幽默。这就显得幽默是一种珍贵的能力。遇到一些无关原则的冲突的时候,幽它一默化解冲突能节省很多资源。比如路边一个大哥喝问一句“你瞅啥!”惯性的回答是“瞅你咋地!”这事儿搁东北就要打起来了,还得浪费时间和精力后续去警察局、医院报到。
在故事里,越是剑拔弩张的场景,越要想想有没有什么其他处理方式。冲突是有必要的,但是冲突的后果是不是这个故事所必须的?
比如我看过一个作者写两方吃饭时冲突,一方抄起烟灰缸、杯子就扔过去。惯性的写法大概要么是被砸得头破血流,要么是躲过去了也心生憎恶甚至也大打出手。但是这个作者写的是另一方的人抄手接住了飞来的杂物,来几个接几个,怒气澎湃的场面顿时成了令人哭笑不得的杂耍,场景一想就让人觉得滑稽。
作者在写的时候,一定也很欢乐。我非常佩服这个作者塑造场景的能力。大部分场景概括起来就只有一句无聊的作用,但是一旦拓展开来成为具体的场景,他都能写得妙趣横生。
我开始琢磨这个作者是如何做到的,我猜测有这样的过程:先是明确这个场景的内容或目标;然后将内容做动作分解、梳理逻辑并且安排叙述顺序;再然后,选取其中可塑性强的元素,进行解构和重组,使其绽放出幽默的潜质;最终全篇编织成一个整体。
至于究竟怎么解构重组成幽默的表达,幽默的本质是无害冲突,查一下抖包袱等手法就能明白其构成要素,在此不做赘述。
远航联盟
远航员阿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