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荟的妈妈是一个非常强势的女人,从小对荟要求严格,作为独生子女的荟,承载着妈妈全部的期望。
荟必须成绩优异,否则怎么出人头地?荟必须懂事听话,做个安静乖巧的小淑女;荟必须有礼貌,见人主动打招呼;荟必须讲卫生,把自己的房间收拾得整整齐齐;荟必须......
如果荟做不到这些,妈妈就会大声责难,态度之强硬,语气之霸道,令年幼的荟惶恐不安。
妈妈给荟的指令,荟不仅要服从,还必须迅速且毫无怨言,如果荟胆敢违抗,就可能会受到严厉的责骂甚至体罚。
更糟糕的是,妈妈从不许荟哭,因为她觉得荟没有受到委屈,她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荟好,都是有道理的。在她看来,天下最委屈的人就是她,别人都没有资格委屈。
荟的爸爸是一个不管事的人,每天只管上班,按月交工资回来,家里大事小事都是妈妈说了算。父母两人的性格差异极大,互相妥协的结果就是:妈妈越来越强势,爸爸越来越不管事。
荟说,小时候自己对妈妈唯命是从,连哭都不可以,每天过得非常压抑,在心里把妈妈比做暴君。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听见妈妈的声音,荟都有拿头撞墙的冲动。
童年的荟晚上常常躲在被子里哭,心里想着不知道自己死了妈妈会不会后悔。
上中学后,荟对未来有两个决定:考个很远的大学,远远地离开妈妈;永远不结婚。
后来,荟果然考了一所离家很远的大学。毕业后,荟独自去了更遥远的城市生活。不过,后来荟结婚了。
2
如今的荟已年近40,荟的妈妈也在几年前因病去世了。可是,荟说,直到妈妈去世,自己都没有从她给的桎梏中挣脱出来。
荟关于童年的印象最深的是:父母去上班后自己被关在家里,坐在窗前,透过窗外干枯的树杈对着天空发呆。
妈妈去世后,荟萎靡了挺长时间,心情很不好。一直压制着自己的妈妈永远地离开了,荟体会到的不是解脱,而是极度的伤心与失落,因为,她再也没有机会与妈妈和解了。
那段时间,荟感觉自己有了抑郁的倾向,她决定要自我疗愈。
她开始慢慢回忆自己的童年,回想那些被自己刻意遗忘的往事,回顾和妈妈相处的点点滴滴,静下心来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看待妈妈的一生。
荟一点点地开始理解妈妈,理解她为什么会成为那么强势而霸道的女人:妈妈的童年很不幸,她和她的母亲被她的祖父母赶出家门,理由仅仅因为她是女孩不是男孩。
因此妈妈从小就非常努力,好强的她想要证明自己虽然是女儿身,却不输给任何男子。她的一生似乎都在拼尽全力去证明这一点。她不仅对自己要求严格,也对自己的女儿要求严格。
童年遭受到的性别歧视,并因此受到的种种委屈,已经深深地刻在妈妈的骨子里,所以,妈妈一方面非常强势,另一方面又永远觉得自己委屈。
理解了这些,荟才逐渐走出与母亲的对抗,开始平和安静地审视自己的童年。她才开始从诸多生活细节中,透过母亲的责骂和体罚,透过数不尽的唠叨与吼叫,感受到母亲的爱。
她才发现自己这么多年一直耿耿于怀,不是因为妈妈不爱自己,而是自己的心中有期待有要求,自己在心里预设了一个好妈妈该有的标准,然后紧紧盯着妈妈没有“达标”的地方,无法释怀。
荟觉得自己应该“站在一个大人的角度,去承担与包容母亲,去引导和帮助她,看到她强势外表下那个脆弱受伤的内心。”
终于,荟觉得自己能理解并接纳母亲了,也能接纳自己的过去,以及现在。她说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伤,不必遮掩,也不必自欺欺人,接纳,才是唯一的出路。
荟用了十几年来准备逃离母亲,逃离之后又用了十几年来重建自我,直到近几年,在永远地失去了妈妈之后,她才慢慢心态平和。
现在,她能够与童年和解,也愿意与母亲和解,可是,母亲已经不在了。
3
荟的故事,紧紧地揪着我的心。
作为母亲,那个连哭泣都要躲在被窝里的孩子,那个听到妈妈的声音就想撞墙的孩子,那个在心里想着“我死了她会不会后悔”的孩子,令我难过得无法呼吸。
她说自己一直没有找到回家的路,这句话令我泪流满面!
在此之前我从不知道,也没想过,一个强势而唠叨的母亲,竟会给孩子带来如此大的伤害。
强势的人是什么样的呢?百度解释的是:强烈的主见,以自我为中心。是以自己的意愿来强制别人的行动,作风比较硬朗果断,敢说敢做。
一个强势的人,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他人,一般会使用什么手段呢?
居上位的领导者使用的手段是:惩罚,如扣工资奖金或降职降薪等等,于是下属屈服了。黑社会老大采用的手段是:暴力,他们打到对手屈服。成功的推销员采用的手段是:用语言说服。
而母亲则可能将这三种手段都用到,比如先是说服,接着发展成唠叨,如果不奏效,就开始责骂,暴力体罚或者减少奖励。在母亲的这三种手段之下,年幼的孩子通常不得不屈服。
常年面对母亲严厉的责骂,会让孩子产生深深的内疚感,让孩子觉得“一切都是我的错”,这种内疚感无疑降低了孩子的自我评价,使得他缺乏自信,变得内向和退缩。
过于唠叨,则会使孩子烦躁不安,并可能激发出孩子的叛逆心理,故意不听从母亲的指导。
孩子的一切都是从一张白纸开始的,他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对事物的评判标准,行为的参照依据等,绝大多数都来源于父母。一旦他决定不听从母亲的指示,他就必须自己建立一套标准,作为行为的参照。而他自己创建的这套参照系统,很可能是不正确或不合适的......
家有过于强势的母亲,孩子的整个童年和少年期,都可能被压抑得喘不过气来。他需要耗费巨大的能量用于对抗他的母亲,这样他向外探索的能量就会少许多。
同时,这种对抗会内化成一种习惯,导致他成年后与人相处也常常使用“对抗”的方式。
所以说,唠叨而强势的母亲,是孩子的一场灾难!
4
我不禁开始反思自己,检视自己。
总体来说,我应该算得上是一个比较强势的人,因为我对许多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也喜欢说服别人,行事也算比较果决,虽然还不至于“以自己的意愿来强制别人的行动”的程度,但无论如何,我决不能算是一个“弱势”的人。
再来看看我和孩子的相处过程:繁重的家务、忙碌的生活,外加焦虑不安的内心,常常使我对孩子失去耐心,开启吼叫模式。
紧张的生活节奏,让我每天设置五六个闹钟,看到孩子不紧不慢的样子,总是忍不住反复催促她们,唠叨的形象已经逐渐确立......
想起有一回和小曦发生争执,争执的内容早已忘记,只记得最后小曦对我说:“好了好了!都是我的错,行了吧?”
孩子那副无奈且烦躁的表情,摊着双手的样子,以及说完后转身离去的背影,曾经深深地刺痛我。
当时就隐隐后悔,责怪自己太过伶牙俐齿、太过执着于对错。
现在想来,那一刻的我,在小曦看来,何尝不是个固执己见、强势的妈妈?真是汗颜无比!
那怎么办呢?
性格强势的女人,能不能做个好妈妈呢?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要改变自己去做一个柔弱的母亲,显然是不现实的。可我想,总有一些办法能减少自己对孩子的负面影响。
比如说,尽量尊重孩子,放手让他们自己做决定,不要越俎代庖,让孩子做杀伐决断的将军,我做她的军师就好。
比如说,与孩子无关的问题,我可以是一个行事果决的好榜样;而与孩子有关的问题,务必少一些刚强,多一些柔软。
任何性格都有优点和缺点,刻意压抑和改变自己,显然不是长久之计;认识自己,而后扬长避短,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再柔弱的女子,做了母亲后,都可以变得刚强!再强硬的女子,为了孩子好,也可以变得柔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