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德之声——中国除夕之夜的“德国好声音”
每年的除夕对于我而言,都是一次考验。
如何让德国学校里的中国学生在异国他乡快快乐乐地过上一个好年,这几乎是我每年九月份一开学就要考虑的问题。
为了让中国孩子们过好除夕,也为了让德国学生和同事们进一步了解中国,我只要有时间、有想法,都会选择一个主题,举办一个除夕晚会。今年是第四次晚会,首次完美实现了我的预期设想。
这一次,我提议并和学生一起共同组织了一场全校性的歌唱比赛——隆德之声。
首先选定了一个社会活动能力极强的学生Theresa组织安排,她在宣传、组织和主持上都很得力。
Theresa找人录制了精彩短片,在星期一的全校大会上为这次活动做了推广;我制作了海报,发动宿舍里的每一个学生将海报贴到了学校每一个宿舍的宣传栏上以及学校其它醒目的地方;另外还将活动信息发到了学生的各个群里面。
我们共同物色了三个老师和两个“笑星学生”当评委;选了一个德语口语很棒的中国学生同Theresa一起主持。
提前跟舞台技师对我们的需要做了详细的沟通。
跟评委和主持商量整个流程,整理准备曲目。
万事俱备之后,除夕那天,全校万人空巷(有点夸张,我们学校的学生总共不到400)。整个礼堂的凳子都坐满了,不仅凳子坐满了,过道都挤满了人,很多同事带着一家子来看比赛。以校长的话来说,史无前例。
除夕最重要的是阖家团圆、年夜饭和祥和喜庆的气氛。第一和第二点,我们做不到,但是第三点,我们这次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完美。
赛手们唱得都很投入,各种组合、各种装扮,花样百出。
评委们搞笑点评不断,尤其是那两个“笑星学生”,经常是话音未落,礼堂就爆发出一阵阵的笑声。
能让中国孩子在这样的一个气氛过年,能让德国孩子们跟中国孩子在欢声笑语中一起庆祝中国的除夕,我一块石头终于落地了。
音乐无国界,我终于找到了我们学校除夕晚会的最终模式。
但是这个完美模式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了好几年的尝试和铺垫。
逐渐完美的过程
第一次除夕晚会,也就是四年之前,我选择的主题是:“中国的春节”。
中国人都知道西方有圣诞,但是中国有什么节日,绝大部分西方人根本不知道。
为了扫盲,我带着我们的中国学生在学校礼堂介绍了中国的春节,每个中国学生选择一个主题进行介绍:年和除夕的来历,红包和鞭炮,十二生肖,年夜饭和饺子等等等等。
介绍中间,我们穿插了一些音乐表演。
介绍完之后,我们准备了绿茶、炒面和糯米点心。
总的来说,我还是很满意,平时基本处于学校生活边缘的中国学生这一次做了舞台的主角,这对他们来说是极大的鼓舞;很多老师对中国的春节表示了极大的兴趣,德国学生们对中国的春节也开始有了了解。
但也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说,来的人不多,大概只有60多个,而且大部分都是老师,德国学生好像对中国的节日并不感兴趣。我根本不知道要跟舞台技师沟通,弄得他手忙脚乱。
这之后,我把目标观众锁定为德国学生,只有大部分的德国学生参与进来了,中国学生才能跟德国学生打成一片,活动才有生气,也才有意义。
第二次,我请学中文的德国学生表演了小品。他们用中文表演,大屏幕上打出拼音和德语翻译。
第三次是在我组织了”中国行“之后。2015年,我带了20个德国学生,4个德国老师,游览了中国的北京、南京、乌镇、杭州、苏州和上海。回到德国之后,我组织学生老师们做了一个”中国之行报告会“。
结语
一次又一次的尝试,德国学生的参与程度越来越高,”隆德之声“则达到了定点。老师和学生们都呼吁我一定要继续举办,并提议我将”隆德之声“做成一个学校的固定传统项目。
我很开心,在德国学校创立了一个可以承接下去的传统,而这个传统每年都将锁定在中国的除夕之夜。
完美源自完成:标题的确定过程
这篇文章的标题也是不断改进的:
1. 好计划源自坏计划
2. 好点子源自馊主意
3. 完美源自完成
不断地完成计划,结果自然会日趋完美,只要不停下脚步,你终究会变成不可替代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