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都普遍接受的一个观点是:养育孩子,质量比数量重要。
与其养育多个孩子,不如集中精力、资源,花费多一点时间和耐心,把一两个孩子培养成才。大多数家庭的选择,其实也是家庭符合经济学规律的——“耐心决定利率,利率影响价值”。
世界上所有的产品、商品、资源,都可以简单地划分为两种:一种叫易耗品,一种叫耐用品。
所谓易耗品,就是一次性就能把它消费完毕的。
比如,一个苹果、一个鸡蛋、一杯牛奶,这算是易耗品,一次就能把它消耗掉的。
所谓耐用品是它提供的服务、它发挥的功能,必须是在一个时间段内慢慢发散出来的。
比方说一棵苹果树是一件耐用品。它今年结十个苹果,明年还会结果实,你不可能一口气把这棵果树将来可能结的苹果都吃掉。所以一棵果树是在时间的流逝当中,才可能散发出它所有服务的耐用品。
耐用品和易耗品的区别主要在于,其提供服务、发挥功能的时间长短;而人们对于耐用品和易耗品投入的耐心强弱、时间长短也是不同的,投入不同,价值自然也不同。尤其是对于耐用品,耐心强弱会决定性地影响其价值的大小。
非常有趣的形象的概念。
由此,受到启发,具体到一件专利,是耐用品和还是耗品?如何应用“耐心决定利率,利率影响价值”的经济学规律,提升专利的价值?
我们都知道,专利的保护期限比较长,尤其是发明专利,其保护期限长达20年之久。从这一点来看,专利应该是耐用品。
然而,现实中不少专利,基于各种各样的目的被创造出来。有些为申请量而存在,有些为了授权证书而存在,有的是为职称评审而存在,等等。这样的专利,创造的很随意,价值也很低,为存在而存在,量重于质,显现出易耗品的特点。
从经济学角度,如何解释这一现象呢?
依照经济学规律,未来的价值,由于未来的不确定性,人的耐心有限,所以它们的现值要打个折扣。因此,耐心的强弱就决定性地影响到耐用品的现值。
专利申请之时,能不能授权,授权后能不能被开发应用,能不能产生商业价值,这些是未知的。在申请人的心目中,一件专利的价值,也会受到其对该专利未来预期的影响。如果,从一开始,申请者的动机就有问题,对其拟申请的专利预期比较低,也不会有耐心投入。那么,创造一件发明的耐心与生产易耗品是一样的,其价值自然也会倾向于易耗品的价值。
“耐心决定利率,利率影响价值”
想象中、预期中未来价值越大的东西,人们越有耐心,因此越愿意从长远角度来对待它。耐心强弱,也会影响耐用品的现价。
具体到专利,那些申请人或权利人看好的专利,就是那些在未来的经营发展、市场竞争中能为权利人带来较大收益回报的专利。由于权利人的耐心足够强,这些专利在发明构思形成、申请撰写方案、保护方式选择以及维护管理中,价值也就逐步的塑造出来——整个过程如同父母用心培养教育一个孩子,正常情况下,父母花费的精力、成本越大,这个孩子成才的几率也就越大。
当权利人耐心不足时,专利在他们心中其实是按照“易耗品”来处理的。从其内心,权利人对这些专利未来的价值没有什么期许,只想尽快获得授权,拿到证书。基于这样的耐心和期许,权利人往往也是尽量少投入,只管当前,不考虑以后的长远利益;这样的专利,其价值也只能是当作在“证书”使用或交易。比如,申报高企,自己申请或者购买他人专利,要的就是一个证书,所以一个专利的价格也就1-5万。这距离其,真正要发挥其保护价值——在专利权有效期20年内,长长久久的体现、发散的价值肯定要小的多。
类比到孩子,就像一个家庭只想要更多的孩子,多一个孩子多领一份补助,补助领完了,孩子就看他们各自的造化了,父母并没有在其成长,成才中花费多少的心血和精力。我们看,由于耐心不足,孩子的潜力、机会会受到影响,父母的成就感,幸福值,以至于最后的经济收益其实都会减损。
其实,现实中,很多发明人,就是这样,不断地申请课题,研究课题,申请专利,然后又投入到新的课题中。在这个过程中,申请专利成为了一项研究的终点,专利在他们心目中也是按照易耗品在对待。耐心不足,投入不足,数量大于质量。
即使是高校的科员人员,如果在申请专利时候,能够多一点耐心,眼光放长远一点,对专利做好长期规划,价值往往也会显著提升。比如,申请专利,重视质量和价值,申请之前和代理人充分沟通,并且做好检索和分析,那么授权的几率会大大提升。这样的专利,因为之前的充分检索,撰写方面也下过功夫,对于“怎么用、规避谁、套牢谁”有过充分的考虑和规划。那么,这样的专利,一般会有较高的质量,更稳定的专利权,有较好的商业开发价值等。
可以肯定的是,这样的专利不仅在申报奖项的时候容易胜出,而且也容易获得投资人或者企业的青睐,后续走出实验室,进入工厂、市场的机会也会大大提升。
专利本身具有耐用品的特质,申请人或权利人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长期的投入,像培育孩子一样,质量优先,以质取胜,“耐心决定利率,利率影响价值”。有了这样心态和认知,专利创造、培育和管理,才会是有针对性、有目的、有规划的长期行为,专利才可能是真正有价值的耐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