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当你执着时,会一直生活在黑夜里,即便有阳光照进来你也视而不见。
席奶奶对黑夜的异常执着,越执着越想赶走黑夜,她想尽一切办法。
比如:用一把扫帚,又扫又扒又拨又掸 ,黑夜就像天花板上扫不干净的灰尘。
缝一个麻布袋:又装又填又压又塞,也 没办法把黑夜全都塞进。
搬一口大锅:舀起看,搅搅看,炖炖看,烧烧看,也没办法把黑夜煮化。
又是捆又是剪又是扔又是塞又是沉又是烧
又是哼又是浇又是挥又是薰又是踩又是打又是埋又是吐…………
席奶奶拼命与黑夜对抗,不但没赶走黑夜,反倒把自己累得精疲力尽。
当阳光洒进来时,累得无心享受白天的快乐,人依然处在黑夜里。
想一想我们对于讨厌的、不喜欢的人和物,越想逃离关注度越高,关注度越高就越没办法远离,反而那些不喜欢的越来越近,甚至占据了我们所有的生活。
我们本意想控制它逃离它,却无形中被它控制着,不能动弹。
接纳正常的讨厌和不喜欢,但不执着。一旦我们执着,就会让孩子执着。
二,你真正讨厌的到底是什么。
好奇心=慈悲心,带着好奇去看看自己和孩子讨厌的背后到底有什么。
每当黑夜袭来就会让席奶奶浑身不舒服,那是无边的恐惧,无尽的孤独啊。
席奶奶讨厌的黑夜背后是对孤独的恐惧。
当她一直忙碌对抗黑夜时她根本看不见背后真正讨厌的或想逃避的是什么。。
她看不见自己的孤独,她更表达不出自己孤独的感受。
就如同我们希望自已一直忙碌一直忙碌一样,我们根本不愿、不敢停下来去看看自己,去与自己链接。
黑夜原本就是自然现象,不管你怎么讨厌自然现象,人与自然去抗争那是无能无力的。
我们要遵循事物原本的规律,去深刻的理解他,去看见黑夜的美好。
就如同我们要接受自己本来的样子一样。(道理都懂走起来却很难呀。)
所有的事物都有两面性,讨厌也一样,它是我们生命具备的能力,也是我们生命的需要。她一方面让我们避开哪些不喜欢,一方面提醒我们去看看真正讨厌背后有东西在。这样可以让我们更好的了解自己,了解孩子。
三,和孩子一起来面对讨厌,把讨厌表达出来
每个人生来就有自己的喜好,我们想让孩子喜欢的可能孩子不喜欢。我们想让孩子不喜欢的可偏偏孩子又喜欢。
我们不要用“不应该”来评判讨厌的不应该,喜欢的不应该。
我们要让孩子知道:你讨厌、不喜欢是很正常的,不要否定他的感受,不去做任何评判,否则孩子对自己产生质疑,在成长过程中总会有个声音“我不好”。
我们一起和孩子来面对讨厌,把讨厌表达出来,聊一聊讨厌的感受如何?讨厌的又是什么?
比如讨厌某种食物,是讨厌它的味道,它的形状,还是会让你联想到什么?
比如讨厌一个人,去看为什么讨厌她?讨厌他哪一点呢?去看看背后的原因,这样我们才能知道具体讨厌什么?
这样帮孩子梳理的过程也是我们接纳和了解孩子的过程,只有这样不带评判地互动才能知晓孩子真正的喜好,才能和孩子的心在一起。
感悟:一定不要立马否定孩子的感受,不要立马否定孩子的想法,不要否定孩子的欲望,不要给孩子立马下评判“不应该”。
练习:曾经写过一篇“感谢身边有一位让你最不舒服的人”,这是对外人有妈妈的投射在里面。
有一天突然发现我最讨厌的人是自己。
某天早上看着两个孩子着急忙慌整理书包的样子,我讨厌死了。我讨厌他们不提前准备,我讨厌他们慌乱的样子,我不想看到这样的他们。
突然眼前一亮,此刻我为什么那么讨厌他俩,因为他俩的这幅模样就是我的镜子。
很多时候我就是这样的。
原来那一刻我表面讨厌的是孩子,背后真正讨厌的是我自己。
我讨厌不提前做好准备的人,我讨厌慌里慌张的人,我讨厌说话不算话人,我讨厌大吼他叫的人,我讨厌每天无所事事的人,我讨厌一无是处的人,我讨厌没有行动力的人.........说来说去,我最讨厌的人就是自己.....无能的自己.....
昊讨厌的是:不专心陪的妈妈,啰里八嗦的妈妈,讨厌嘲笑他的人。坤讨厌的是:打牌犯规,哥俩不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