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周,C_mei每天花很多时间啃下智利作家罗贝托·波拉尼奥的《2666》。我会读这本书,原因有几个:
1.C_mei从接触阅读至今还没有读过智利作家的作品;
2.这本书足够厚,满足了C_mei没钱买书但却要看长篇小说的心愿。这本书可算得上长篇小说中的长篇小说,足足有800多页;
3.这本书名为《2666》,它让我想到了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的《1984》,用数字来命名一本书,就具有了某种寓意,尽管这本书的寓意我不是很清楚。
本书分为5部分,分别为《文学评论家》、《阿玛尔菲塔诺》、《法特》、《罪行》、《阿琴波尔迪》。
01
《文学评论家》,四位来自不同国家的文学评论家让—克劳德·贝耶迪、皮埃罗·莫哀尼、曼努埃尔、丽兹,在因缘际会下接触到了一位名叫本诺·冯·阿琴波尔迪的德国作家的书,并都拥有了同样的文学观点,想要一同寻找到阿琴波尔迪,他们一开始信心满满,前往有过这位身份极为隐秘的作家蛛丝马迹的地方,道听途说,掌握了仍是那些可信度不高的信息。后来他们在墨西哥的一次文学会议上,听到了关于墨西哥女性被杀案后,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沉默,回到各自国家,放弃了阿琴波尔迪的那种"戈多式"的等待与寻找。我看完,觉得这是知识分子对社会真真实实存在的现象的漠然,冷淡,却甘心为一个不知真的是否存在的作家的寻找的虚假的执着。
02
《阿玛尔菲塔诺》讲述了一位智利教授阿玛尔菲塔诺携带全家来到墨西哥避难的故事。他的妻子劳拉为了寻找一位疯诗人而离家出走,剩下他与女儿罗莎相依为命。但是劳拉想到拯救诗人的愿望并没有实现,而阿玛尔菲塔诺本人后来也陷入到一种疯子的状态,罗莎最终被黑帮绑架。这一切变得支离破碎,但却是很大程度上拉美知识分子情绪的真实写照。
03
《法特》,法特作为一个美国记者,一次赴墨西哥报道拳击比赛时,也让他了解到了墨西哥女性被杀案,他敢于面对现实,但终究单枪匹马,无法做出什么改变。法特就如同平凡而又弱小的我们,很多时候,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
04
《罪行》,C_mei觉得这一部分虽然是全书的高潮部分,但这部分描写了近两百件杀尸案,大都是无疾而终找不到凶手的死案,这让我在看的时候有点压抑,因为本身作为一个女性,在看到政府官员等面对一名名女性被无辜杀害时却很少作为甚至不作为时,内心是绝望的。但这就是现实,很多墨西哥女性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读到这里的时候,C_mei想到印度的女性也是如此,她们被伤害,却被男性认为理所当然,很难去接受这一点。
05
《阿琴波尔迪》作为全书的最后一部分,阿琴波尔迪是四位文学评论家一直想要找到的人。他的出现,证明一切都可以绕成一个圆圈,有迹可循。全书像是从他这里便可以开始叙述的。C_mei觉得作者的构思真是奇妙,把一个原本该最先出场的人变成压轴,使前面的几个部分变成谜语一样,读到这里才找到谜底,一切的线索变得清晰可见。
读《2666》,让C_mei看到了拉美文学家的文字,他们是很大胆的写出某种现象,不隐晦,如书中的情爱,毒品,凶杀,性等都是赤裸裸的,不加修饰地呈现,这样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文中作者关于许多政治事件都是冷静,客观地描写,跳出这个圈圈,没有个人色彩。C_mei很喜欢这种描写方法,摆出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