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30日 星期日
9月的最后一天,有点“孤独”。
以前写过一篇文章《孤独者》,后来找不到了,但是我清楚为何而写。
如今,夜深人静,万籁俱寂,“孤独”涌上心头。我不是一个“孤独者”,有家人,有朋友,有同事,怎么能孤独呢?
但我确是“孤独者”,无疑。
曾有过生理上的孤独。很久很久以前,我是一个小老师,现在也是。
放假了,一个人呆在校园里,空荡,漆黑,没有一点生气。我害怕,我恐惧。于是,给父亲打个电话,说要回家。晚上八点钟,骑上自行车,二十五里路,一直赶,一直赶。奇怪的是,再漆黑的夜,也没有孤独感,只有期待,只有向往。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发现了灯光,犹如明月,我的生命亮了起来。
后来,孤独了。“孤独”,从心理学角度,是一种病态。
孤独地走着,我看不清路,也看不清自己。我不知道自己走向何方,前面的路真实但又“荒诞”;我不知道自己走的如何,前面的路泥泞但又“坦途”。
矛盾引发内心的挣扎,便是此时此刻内心的写照。
我们曾经豪情万丈,和学生们为每一个进球欢呼,为每一个失球叹气,在风雨中,在烈日下,不曾改变。
我们曾经相信孩子们身上有无法预测的神奇,我们曾经相信自己可以塑造属于我们自己的传奇生活。
我的曾经努力着成为“现实”,可有人的曾经却依然是“曾经”,甚至没有过“曾经”。
再往前走,身边之人寥寥,孤独的行者在无穷尽的沙漠里,踽踽而行。
偶有擦肩而过,却也无言;确认过的眼神,却也无力。
也许,也许会有一双无形的手扼住我的脖子,令人窒息。在尚存的气息中,还留有一点精心备课的时间,还留有一点因材施教的空间,还保有点点自我提升的希望。
尼采曾说,
孤独者有三种状态,神灵、野兽和哲学家。神灵孤独,因为他充实自立;野兽孤独,因为它桀骜不驯;而哲学家既充实自立又桀骜不驯。
我不是神灵,不是野兽,也不是哲学家,因为充实自立的水平未能达到,桀骜不驯尚无勇气,两者俱佳已无可能。
那,我是谁?
鲁迅在其作品《孤独者》中说,
我快步走着,仿佛要从一种沉重的东西中冲出,但是不能够。耳朵中有什么挣扎着,久之,久之,终于挣扎出来了,隐约像是长嗥,像一匹受伤的狼,当深夜在旷野中嗥叫,惨伤里夹杂着愤怒和悲哀。
此种感觉,好像为我而写。
“孤独”,不可怕,也不可耻。“热闹”,是是是,好好好,干干干,表面的繁华掩饰不了欲望和利益的味道。而孤独,是另一种高贵。
倘若没有真正的帮助者,倘若没有志同道合的相互点燃,黑夜将埋葬残存的希望之光。孤独中,摸索许久,等待他的出现。
幸好,他来了。他是谁?
尺码相同,频率相近的“外人”,兴趣相投,坚韧如松的另一个”自己“。
我告诉自己,莫要急功近利,莫要急于求成。欲望是填不满的,而淡泊却无止境。每一条上升的路,必然是艰难的,必然是孤独的。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行佛乱起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好似阿Q精神,但也是“天道规律”。
没人可以摆脱“天道”,惟有遵循,适应,才能成长自我,自由自我,完整自我。没有经历“孤独”的成绩或成果,只不过是虚荣的人用以“吹牛”的工具。
我告诉自己,教室内的每一个人(师生)都是传奇,每一个传奇都是独一无二的。我愿意,成为且推动这一个“传奇故事”,不求举足轻重,但求分量十足!
无惧风雨。隐身,拓荒,修筑,书写属于孤独者的“传奇故事“。
今天的”胡言乱语“,不求逻辑。你的思维和情感,原本就是一种不讲理的逻辑。
走在孤独的路上,享受天道的乐趣。
一个人,要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