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有灵之梅花
梅为中国十大名花之首。梅与兰、竹、菊并列为“花中四君子”,取其傲、幽、坚、淡之质性而有此美誉。梅与松、竹并称“岁寒三友”,因其在寒冬时节仍可保持顽强的生命力而获此殊荣。古往今来,梅花以其孤傲清雅的风度让古今诗人画家青睐有加,更以它的高洁脱俗、凌寒留香的品质而被中国历代志士仁人仰慕自况。另外,梅于严冬开放,实为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因此梅又常被民间作为传春报喜的吉祥象征。
梅之有灵,形神兼具。可谓:肌容如玉琢,筋骨似冰凝。性洁远世俗,寂寞香自清。
梅言志。志在高洁脱俗,孤傲卓越。
力主抗金、收复失地的爱国诗人陆游面对南宋朝廷上下嫉贤害能、献媚取宠的丑行,深知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所以愤然挥笔,借梅抒怀,写下了“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的诗句,借咏梅来表达自己即便成尘泥,也坚守自己的志向和节操的决心。
唐人张谓的《早梅》:“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春路傍溪。不知道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为销。”此诗将梅枝比作白玉条,将盛开的白梅疑作雪,均盛赞了梅的不流于俗,冰清玉洁之质。北宋王安石也写了一首《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诗与张诗可谓从内涵上属异曲同工之作。而王安石诗中提到了梅之“暗香”,较张诗之诗意又有所升华。因为梅之香气亦如人之血气,人有“血气”方能“刚”,梅有“清气”才会便内外兼质,超然脱俗。所以,元人王冕赞梅曰:“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另外,梅言志也励志,以梅为喻来鼓励人们不畏艰难,勤奋努力的名言警句很多。如“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香扑鼻”等等。都在告诉人们,梅花飘香来自它经受了酷寒的考验,而人要想拥有高尚品德或美好才华等就需要不断的努力、修炼、克服困难才能达到。
梅寄情。情宜坚贞美好,纯粹质朴。
以梅寄托友情。古人“折梅寄友”之风俗,意在表明即使朋友离别,但友情会像怒放的梅花一样坚贞,不会因严寒而凋零。
以梅寄托爱情。南朝民歌《西洲曲》中有“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的词句,意思是说,女子见到梅花又开了,回忆起以前曾和情人在梅下相会的情景,因而想到西洲去折一枝梅花寄给在江北的情人。
以梅寄托乡愁。唐代王维的《杂诗》(其二)“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一句“寒梅着花未”的询问,把自己对家人的思念委婉含蓄地表达出来。连家中的花花草草都牵念,更何况是家人呢!
梅与人。梅就是高人隐士,霜雪美人。
元末诗人高启的《咏梅九首》中有“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此句中“高士”“美人”均指梅花,这是以人喻梅。宋代曹组的《蓦山溪•梅》中也有“洗妆真态,不作铅花御。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的诗句,意思是说梅花洗却胭脂铅粉,自有天然姿容,一枝疏梅斜出竹外,有如佳人绝代,天寒日暮独倚修竹。诗中以佳人喻梅,写出了梅的天然脱俗之美。
说到梅与人,我们自然会想那个自谓 “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的北宋著名隐逸诗人林逋。林逋隐居西湖孤山,终生不仕不娶,惟喜植梅养鹤。他的一首《山园小梅》,让多少人心弛神往,艳羡不已。下面我们不妨简析一下诗句意境,结识一下林逋的这位“梅妻”。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众芳落”与“独暄妍”,极言“梅妻”的美丽、孤傲,而“占尽风情”意为独一无二。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疏影”状其形简而神清,“横斜”传其妩媚娇容;“暗香”写其清淡之气息,“浮动”言其款款飘来的仙态;而“水清浅”的清澈,“月黄昏”的朦胧,正是“梅妻”的所处的空灵幽静美好的环境。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此联诗以物写物,“霜禽”偷眼,“粉蝶”断魂,都是因为梅之色、梅之香的诱惑,侧面烘托,更突出了“梅妻”美丽绝伦,仙姿绰约,面对这种的“佳人”,也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而已!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此联意思为“幸喜我能低声吟诵,和梅花亲近,用不着俗人敲着檀板唱歌,执着金杯饮酒来欣赏它了”。诗人直抒胸臆,表达出愿与梅化而为一的生活旨趣和精神追求,至此梅与人的情神达到了完美的契合。仿佛一个如痴如醉的诗人——一个梅化的诗人站在了我们面前。
万物有灵,必须用心去感受。以梅观梅,梅为梅;以情观梅,梅言情;以我观梅,梅即我。所以,观物象实际上是一场心灵与心灵的对话、一次与知己的愉悦的审美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