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总说要“逃离舒适区”,要改变这改变那,可是往往只有三分钟热度。
在新年刚开始的时候,说要读书的,可能只翻了几页;说要早起的,可能至今还没有见过自己城市凌晨的景象;说要减肥的,维持原状没有再发展的就已经很不错了……
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自始至终就有几件事没搞清楚。
1.为什么要逃离舒适区?
舒适区,又称为心理舒适区,在这个区域里,每个人都会觉得舒服、放松、稳定、能够掌控、很有安全感。一旦走出这个区域,人们就会感到别扭、不舒服,或者不习惯。它也是一个人所表现的心理状态和习惯性的行为模式,人会在这种状态或模式中感到舒适。
那我要问你了,舒适区好不好?
你可能会说,舒适嘛,当然好了,谁会不喜欢呢?我们辛苦奋斗打拼不就是希望能够有朝一日舒舒服服地吗?不然的话还能够为了啥呢?
没错,你说的都没错。可是你发现了吗,你现在很多问题的根源就是在舒适区呆得太久了。
你每天按部就班地过着日子,已经进入程式化,几点起床,穿什么样的衣服,带着什么样的表情,走哪条路线,工作结束后你几点离开单位,几点到家,路上是不是要顺道买点菜,几点吃完晚饭,晚饭以后要看哪个频道的电视节目,最后,拖到哈欠连天才去睡觉……
这一切的一切几乎不费啥劲,不用过脑子都不会出一点差错。可是,有没有那么一刻似乎觉得缺了点什么?有没有那么一刻觉得有点无聊?有没有那么一刻忽然发现肚子上的肉似乎有点多?有没有那么一刻觉得有些新名词儿不知道说的是什么……
是的,似乎什么都没有变,但是周围已经变了,环境已经变了,其他人已经变了,原来只有自己没变。不对,自己也变了,只是变得不再年轻了,身材也不再矫健了,头脑也没有那么敏感了,开始变得怀旧了,开始变得更加没有啥想法了……
是的,好像那只温水里的青蛙说的就是自己,这就是能够猜想得到的久处舒适区的景象。
当然,聪明如你怎么会愿意做那只青蛙呢?
所以你朦朦胧胧地知道自己应该做点什么改变,所以才会定那么新年计划,下那么多次决心。
我想当你真正明白这些的时候,你会更想逃离舒适区,更想改变,而且更有决心。
2.逃离到哪里去?
很多人想逃离却没有成功,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思想上有个误区,那就是,既然逃离舒适区,那自然是逃到一个会让自己感觉很不舒服的状态里去。
在这样的心理暗示,能有多大的意愿真的想去逃离呢?
这时候的逻辑是这样的,与其把自己陷入很不舒服的境地,何不在舒适区里多停留一会儿呢?
可能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很多人明明知道久处舒适区的害处,而迟迟不敢迈出改变的一步。
但是谁说你的舒适区外面一定是很难过很不舒适呢?你怎么知道不会从原来的舒适区来到了一个更高层次的新的舒适区呢?
比如,当你开始注意锻炼身体的时候,你很快就能发现,除了运动本身就很有乐趣之外,你的体型越来越美了,身体素质也越来越好了,你会更加享受现在的状态,而不是愿意回到从前。
3.怎样才能成功逃离?
所谓逃离舒适区最难的就是“逃离”两个字。
是啊,说到“逃”你会联想到啥?落荒而逃,仓皇而逃……,会遇到很多的艰难险阻,狼狈不堪,困难重重。
但实际上,你可以优雅地“逃”、轻松地“逃”。
心理学家契克森米哈伊创造了“心流”这个概念,就是个体完全沉浸于体验本身,而体验本身就是最好的奖赏和动机。在心流状态中,我们享受着巅峰的体验,同时也做出了巅峰的表现,我们既感受到了快乐,又展现出最好的状态。
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一点启示,那就是如果你在为逃离舒适区所做的改变中,能够体验到心流,那么“逃离”和“改变”就不是一件困难的事了。
心理学家发现,我们所挑战的任务有一个区域在过难和过易之间,在这个区间,我们不但可以发挥出巨大的潜力,还可以享受挑战过程中的快乐,也就是体验到心流。
所以,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在制定改变计划的时候,要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根据自身情况,合理设定要挑战的难度。因为,如果太难的话会感到焦虑和受挫,太简单又会很乏味没有乐趣。
假如你想多读书,如果之前你一年只读几本书,那么,即便有很牛的人给你推荐一年读一百本的方法,你也暂时不要把一年的阅读计划定为一百本,当然,具体的阅读方法你可以学,可以借鉴。当你掌握了那些方法,并形成自己的阅读技巧,你自然就能提高阅读量。这时,应该说你已经逃离了原来的舒适区。
假如你想跑步,如果你现在只能连续跑两公里,那么可以先把目标定为5公里,按照计划认真连上一段时间,跑5公里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而跑步也能变成你一项新的习惯和技能。这时,应该说你已经逃离了原来的舒适区。
同样,这个方法也可以应用到其他领域,如减肥、画画、写作等等等等。
所以,搞清楚这几件事之后,逃离舒适区就不会是只停留在口头上了,而且你完全可以优雅地“逃”、轻松地“逃”。
(图片来自网络)
既然来了,留下个喜欢再走吧~~~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那就关注我的简书账号吧,我们一起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