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是古诗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种方式,更是语文教学一项最朴素的基本方法。当语文课堂的读书声渐弱渐匿,第六届“圣陶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这缕春风,又绿江南岸,给一片正在荒芜的原野带来了生机。
听了十节参赛课和两节专家示范课,节节均有诵读的呈现,齐声朗读、自由朗读、个体朗读,读中思、读中赏、读中悟……尤其是天津新华中学李勇老师的击鼓吟诵,以最为传统的古诗文学习方式,却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这不能不引起我们语文教育者的谨审慎思——思之于朗读为何成了语文课堂上可有可无的蜻蜓点水;思之于学生为何缺乏朗读兴趣,甚至厌烦朗读;思之于每个班级仅有的几名肯主动举手朗读的学生,为何读任何文章均用一种固定的腔调。我想,一个不可回避的原因就是我们许多语文教师不会朗读。
经常听闻一些语文老师以自身普通话水平低,自身声音条件差,音频材料丰富,朗读并不是高考内容等为辞,将教师范读,甚至将学生朗读拒之于语文课堂的门外。这严重忽略了一个事实:朗读本是语文教师的基本功之一。因此,我们要做一名会朗读的语文教师。要以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为基础,系统地学习朗读的基本知识。从吐字发音到声调分类,从音变练习到呼吸掌控,从节奏把握到轻重音表达,要不断努力地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通过自己的范读给予学生以感染,从而引领学生更准确、更深入地进行文本学习,进而有能力对学生的朗读做出更有效的评价和指导。
语文教师在拥有朗读能力后,需探索的是如何让朗读在语文课堂上发挥出积极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师要能够意识到,朗读不仅仅是对文本内容的简单再现,更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活动。语文课堂的文本分析中,常常支离词句,破碎段篇,使学生缺乏对文本的整体理解能力,使教师陷入对文本的机械解剖中而不自知。所以,语文教师要以反复朗读取代机械讲解,引导学生通过综合运用眼、耳、口、脑的朗读,涵咏文本内容,理解作品内涵,提高审美情趣。
同时,我们还要意识到,不仅古诗文教学离不开朗读,其他任何文体的教学均需要朗读。朗读是学生语言能力培养的最重要的手段。无论是记叙文语言的生动具体,还是说明文语言的准确简明,亦或是议论文语言的严谨辩证,对朗读者的分析理解能力都是很好的锻炼,对语言感觉的形成更加有利,对想象力的培养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总而言之,我们的语文课堂需要朗朗书声,我们的祖国语言需要拳拳传承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