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驴得水》想起红楼梦的一句话,“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我看了一下朋友转出来的演出信息后,连舞台剧班底,剧情,剧评等等都不太了解,就果断求朋友帮忙淘票。原因是什么?一是看其在全国巡演的情况,二是好奇它是如何令全场既捧腹大笑又鸦雀无声。
先说说故事概要吧。
一个缺水的地方,有个学校养了一头驴,但是谁也不愿意出养驴的钱,于是校长便将这头驴虚报成一名叫“吕得水”的教师,用教育局支付给“吕得水”老师的工资来养驴。当上级领导来检查,要见吕得水老师时,大伙儿就“疯了”。
原本老老实实的想跟学校要回10块钱维修费的铜匠,临时被抓包扮演吕得水老师。当被大家拱上优秀英语老师的神坛后,就“忘我”了,把自己真当一回事。而校长和其他老师为了挽留他继续表演“吕得水”,也不惜让张一曼老师做牺牲。最后,铜匠与老婆关系也崩了。
校长呢?现身说法的诠释了导演说在前面的话,“为了美好的目的去做错的事,终将走上歧途。”一步错,步步错。学校没有经费,没有学生,没有设施,没有水,校长为了买驴养驴来挑水,编了“吕得水”的空名头;为了应付教育部特派员,找铜匠扮演“吕得水”;为了挽留铜匠,牺牲张一曼老师,甚至让铜匠装死;为了把教育经费拿到手,教唆自己女儿去撒谎……可笑吗?当然,校长作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有理想的知识分子的代表,有见识,有情怀,怎么就走到这一步呢?是理想的美好抵抗不住现实的骨感了吗?可恨吗?当然,他把情况(主动提出或协同或默认)往悬崖的深渊去推。可怜吗?当然,他的出发点,其实就是想解决学校缺水的问题,想为学校争取建设的经费。以他为线索,看到的是知识分子的迂腐懦弱和官僚主义的光怪陆离。
张一曼老师在自己扇自己耳光的几巴掌,太震撼了。一开始以为她是戏中调节观众情绪的乐子。一幕幕往下看,发现这是要把一个女子从活泼的交际花硬生生变成拿身体作为条件去交易的红尘女,充满了无法挽回的无奈。张仅有的一点尊严,在那时那地,众目睽睽地压迫下,被彻底地碾碎了。最后她真当疯了。听到她用来结束生命的枪声,作为观众的我竟然舒了一口气。也许从潜意识上,我认为,死亡,这对她来说,未尝不是一种解脱。
至于教育部特派员,就是一个“睁眼瞎”。当他明知“吕得水”非“吕得水”后,并没有义正言辞地指出问题,而是撺掇鼓动大伙儿把“戏”演下去。如果说“驴得水”是这一场闹剧的开始,那么教育部特派员是最后悲剧的主推手。而仅有那点清新的气息是来自校长的女儿,不谙世事,既不敢反抗,也不能纠正。只能受校长爸爸的胁迫,配合着这一场“戏”,最后黯然离开。
进场之前并没有带着非常的高的期待,而且当天晚上天气特别恶劣,倾盆大雨(为此,整个演出延迟了15分钟才开始),但是当离场的时候,听着身边其它观众激烈地讨论,我的思绪还一时半会儿未能挑出剧情,其中的笑点,泪点,讽刺和争议,亦真亦幻,让人回味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