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好友的微信,倾诉说带儿子去早教课,其他小朋友都乖巧的坐着听老师讲课,唯独他又哭又闹坐不住,带到小教室去自己又玩的不亦乐乎,却独独不肯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早教中心的老师言外之意是家庭教育问题,劝慰了孩子几句孩子没有回应也就不甚关心了。朋友很是尴尬,却不知如何是好。
没有孩子之前,看见乖孩子的典范,都想着有一天我也会把我的孩子教育成如此。于是学习各种育儿经泡各种论坛记录各种育儿方法,成为理论的大师,可是,待到那个宝宝在你跟前慢慢长大时,你才发现自己明明就是个行动的矮子,孩子成长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在书本在别人家,甚至在医院都找不到答案。
我懂好友的那种感觉,因为我的孩子也曾经如此。
嘟嘟刚出生时我心里一直觉得他跟别的孩子不一样。刚出生的孩子哭哭闹闹哼哼唧唧,一切都出自本能的借着哭来表达需求,而嘟嘟鲜少哭泣,整个月子哭的次数不超过五次。
几个月大的时候肚子饿了就张着小口啊啊几声,拉了尿了也没什么特别反应,不赖着人,也不黏着人,晚上睡觉关了灯一会就睡觉了,半夜饿了就哼两声,奶喝到嘴里闭着眼睛咕嘟咕嘟喝饱了又睡。
人人都说这孩子好带,可是我知道带他有多难。稍微大一点的时候,他的动作发育超乎寻常的厉害,从一开始的到处爬到后来的到处扶着走再到后来的自己到处走再发展为抬腿就跑。虽说大动作方面发育超前,但与之相反的是语言能力与沟通能力。无论想做什么他从来不会说,只是自己去做,小动作多的要命,一天下来似乎只有睡觉的时候能消停一会儿。
虽说我已经很注意给他一个语言发育的环境,平时陪他看书讲绘本带他出去尽量到人多的地方,但是临近两岁,嘟嘟能有意识的说的没有几个正确的字眼,除此之外更让我担心的是他的孤僻。嘟嘟似乎不喜欢看人的眼睛或者说不喜欢跟别人的目光有接触,跟小朋友一起从来不像别的孩子一样有好奇心或者有沟通的欲望。再加上他一停不停多动的症状,我不由想到人人都知道的两种疾病——多动症和自闭症。
我查阅了很多书籍,对着病症的症状表一条条的对,越对越觉得心慌。忙不迭的预约了儿童医院的专家门诊。带着嘟嘟做了一系列的检查排除生理原因,而最后到底是否不正常医生却模棱两可。
对于多动症,医生说在国内四岁以下的孩子不做断定。而对自闭症,只是让父母做了几份问卷调查来判断孩子的表现,我觉得这种行为过于主观,医生或许也这么认为,虽然结果显示自闭但是医生也没采纳。
医生试着唤了唤嘟嘟名字,嘟嘟也欢快的应了,目光也有接触,只是医生也觉得他有点调皮多动,最后只能建议家庭教育方法多加改进,注意观察。
虽说去医院前前后后检查了一堆没有什么用,但是起码排除了生理原因。这方面还是给了我一些安慰。
嘟嘟到了两岁半开始终于开口说话,而且语言发育速度明显变快了,除此之外,专注力和沟通力提高了一丢丢。与我外出时,会拉着我的手问东问西,虽说发音不甚准确,表达速度也很慢,但终究是很大的进步。我始终记得那个下午,嘟嘟拉着我的手仰着头看着我问我“这是什么”,我心里涌起”这才是一个一个孩子的样子,就像别的孩子无二般的样子”的感觉。
就是那一刻,让我坚定了嘟嘟没有病的信念。他只是和别的孩子不一样。
每个孩子的速度都不一样,每个孩子的性格也不一样。就像这个世界上的成人有外向内向之分。我们不能把所有的孩子一视同仁,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天使。
果然,嘟嘟在我的陪伴下慢慢变了,虽说依然不喜欢跟小朋友玩耍,但是也能按照老师要求和小朋友分组完成任务;虽说不喜欢静坐下来,但是在乐高模型和迷宫绘本前却能一坐一个小时不间断;虽说语言表达还是很差不爱说话,但是他反映出的数学计算和记忆能力让人赞叹。
我不再强迫他去接触小朋友,也不强迫他一定要静坐不许动,只是因为我发现他的性格本就如此,不喜欢跟小朋友一起因为觉得他们很无聊,反倒是觉得跟成人一起比较好玩,不喜欢静坐是因为他的性格偏好动作类的方面,他的记忆和理解都是建立在动作里面的。
这就是我的孩子,他跟平日里别的孩子给人的感觉不一样,他需要我的平和,需要我的耐心,也需要我的信任。
不要拿他与任何人相比,因为他就是最特别的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