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社会,情绪已成为一种稀缺资源,无奈在职场中,情绪资源总是容易被人占用。当客户提出不合理的需求,我们耐心倾听、认真解释、加班完成;当家庭琐事缠身,我们仍需调整出元气满满的状态微笑上班……其实,在工作中的某个时刻,我们都经历过情绪劳动—内心极度不适,外表却力图优雅。
情绪劳动被称为体力劳动、脑力劳动之外的第三种劳动。“情绪劳动”这一概念早在20世纪就已经被提出,指的是员工在工作过程中依照组织规则,努力调整并表达出特定情绪,比如服务员热情回应顾客、护士耐心安抚患者等。虽然在很多情况下,情绪劳动是工作的一部分,有助于提升工作绩效,但毫无疑问,情绪劳动是把双刃剑,持续的情绪劳动会让人力竭。
相关研究表明,情绪劳动的累积效应有可能是工作倦怠、情绪崩溃甚至离职。那么,我们怎么做可以让自己更舒服、工作更顺心呢?
识别和接纳自己的情绪
每个人都有情绪低落的日子,但太多的人选择掩饰、回避自己的情绪,以致在开心的事情发生时仍感觉空虚,因为低落的情绪还在产生影响——抗拒情绪会带来更严重的问题。通常,工作场合都不适合发泄情绪,那我们应该怎样照顾好自己的情绪呢?
我们要先保持对自己情绪负责的信心,因为我们是唯一能改变自己情绪的人。带着这种信心前行,才能远离消极情绪的陷阱,避免把消极情绪传递给他人。
情绪聚焦疗法把情绪视为送信人,不管信的内容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都是源自我们内心的需求。我们经常感受到的情绪,意味着这种需求很重要。而我们想要调节情绪,不仅要识别情绪,还要认清情绪背后的需求,给自己一个安全的空间和足够的时间,充分地表达和体验自己的情绪。只要及时疏导自身的情绪,情绪就不至于积压到不可控的程度猛然爆发。
从长远的视角来看,适度的运动、高质量的睡眠、均衡的营养摄入、与人交流都是改善身心状态的“法宝”。把这些要点融入生活,养成规律的日常习惯,有助于我们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如果需要迅速改善情绪,比如心情不好时马上要见重要的客户,或许可以试试舒展身体、喝热饮、听音乐、看风景、闻喜欢的味道等。
在安全氛围中释放情绪
一项研究发现,开展心理剧活动有助于缓解情绪劳动带来的压力。心理剧是通过创设可以讨论敏感话题的安全氛围而起作用的。人们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更深刻地认识不同角色的情绪和想法,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且不用担心被评判,还能在此过程中找到解决困扰的方法。
如果我们没有条件开展心理剧这样的团体辅导活动,也可以向同行吐槽,甚至扮演自己遇到的棘手客户或者不友善的同事,在这个过程中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绪感受,理解和运用职场的情绪劳动规则。我们可能会收获同行的处理建议,也可能会了解到自己遇到的情况并非个例。此外,我们还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地宣泄情绪,在与同行相互支持的安全氛围中疗愈自己。
恰当使用情绪劳动策略
情绪劳动策略就是进行情绪劳动时使用的方法,可以划分为表层扮演、深层扮演、自动调节三种。
表层扮演指员工迫于工作要求,暂时假装特定情绪的表现;深层扮演是员工主动地唤起、体验符合组织期望的情绪;自动调节则意味着员工的情绪体验与组织的情绪表达要求相同,能够自然流露出与组织表达规则一致的情绪。最后一种是最理想的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下,我们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完成好工作者的角色。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真正困扰我们的是明明情绪不佳,而工作又需要我们展现积极的状态。研究者建议,在这种时候,我们应多使用深层扮演策略。多项研究结果表明,更多地采用深层扮演,而不是表层扮演,更有利于身心健康。
研究发现,工作经验更丰富的员工会进行更多的情绪劳动,年轻的职场人士会更多地采用表层扮演策略,而年长者则更多地采用深层扮演和自发的真实情绪表达两种策略。这也提醒年轻的打工人,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情绪调控能力,多尝试从积极的视角对工作场景和工作任务进行重新评价。我们无法控制他人的想法,但我们可以处理好自己的情绪。
情绪劳动是一种劳心费力的付出,但如果运用得好,它会为我们的工作锦上添花。荣格说:“往外张望的人在做梦,向内审视的人才是清醒的。”很多时候,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来自外界,而是来自内耗。有意识地及时疏导自己在工作中的情绪,让情绪自然流淌,便会感受到对自我的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