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关于学习,有一个小小的感悟。
很多时候,学习是一个从点到面的过程,而不是线性的过程。
比如学习一本书,多年的教育都是教我们从头开始学,说什么“书越读越薄,知识越学越多”。
不能说这种方式错,但它不应该成为我们看书学习的唯一方式。
我们也可以选择,从中间开始读,甚至从后面开始读,等培养对这本书兴趣之后,再从头开始读,这也是一种方式。
我之前读书的时候就是陷入一个比较大的误区,即读一本书或学习一门课,都按照十几年来老师教导的方式,从头学到末。
但很多书,一开头是很枯燥的,经常容易导致读不到后面就放弃。
我觉得这是一种“学习洁癖心理”,我们以为前面的东西不看或不学,后面的内容就看不懂。
上周,在学习自己的专业课《发展心理学》时,无意间改变了看书的顺序,让我突然喜欢上看这本书,往往一章3个小时左右就过去了。
整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人一生的全程发展,从你还是个受精卵的时候开始到你老年的整一个过程。
这本书理论非常多,也略学术,一开始从头看觉得特别乏味,没有学其他科目那种兴趣在。
然后前几天突然想从成年初期开始看,因为我现在就处在这个阶段,想看看有什么特点。(原先我只看到受精卵后面的一章,关于胎儿出生的生理,认知和社会性发展等,两章的内容看了四天左右)
通过看成年初期的阶段加上自己的一些目前的经历,很快就对它的内容提起兴趣了,而后再往前一章,讲的青春期,是我刚过去不久的一个时期,同样的也觉得很有趣。
兴趣就这么建立起来了,回过头看前面原先的内容发现没有那么有抵触情绪了。
后来总结,发现这就是两种学习的思路。
一种是线性,事无巨细,从头开始,这是我们从小到大的学习路径,先学字母,后学拼音,再单字,组词,成语,造句,写文章,再学各种什么议论文叙事文,非常完整的一条学习链条。
但人长大了,这种方式并不一定适合。
这时候就需要用到从点突破,再去学整个面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