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答案是:感恩教育有必要,但没那么重要。至于大型活动比如”感恩教育大型讲座“,既无必要也不重要。
首先,感恩很重要,这当然大家都知道。研究显示,青少年中感恩意识较强的人拥有较强的人际共情能力,拥有更好的人际关系,在个人所处的社区以及家庭里有着更好的他人评价,当然也有其他研究表明感恩的人拥有对不确定性更多的乐观和乐于助人。还有研究说明感恩的人拥有更多幸福感。这部分自不必说。
于是有有了感恩教育。但是今天这感恩教育的形式,恕我直言,既无必要也不重要。这样的感恩叫做变成了”大型哭泣表演“,而哭泣并不等于感恩。感恩也不一定要哭泣。这样的感恩讲座,更可能是一门你情我愿但无大用的生意,也可能是把道德标杆拿出来强加于人的作秀型教育形式。
为什么?首先,感恩是什么?根据维基百科,”感恩是对施恩者所给予的益处,恩惠的最适合,最恰当的回应称谓。“它并不是一种道德标杆,而是个体对于自己所受到的道德行为的一种回应。这里有几点要注意:
(1)感恩是有对象的。感恩的对象可能是他人,可能是社会或者机构,可能是自然环境,也可能是社会环境。你在感恩前必定是明确了感恩什么,不感恩什么,感恩的对象,这每一个问题的答案都是你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体现。所有感恩父母是对的,但是把感恩父母作为道德标杆来宣扬,让感恩教育变成父母与孩子之间互相对哭,这本身就是对感恩最大的误解。恕我直言,当然要感恩父母,并不是所有父母的所有行为都值得感恩。例子我不举了,你一定可以在社会新闻中看到。
(2)感恩是个体的回应。如上所言,感恩行为背后的感恩什么,不感恩什么,感恩谁,这些问题的答案每个人都不一样,它是对于具体道德行为的具体反应。它可以被教吗?可以,讲座确实可以,但是几乎没大用。对于孩子来说,和道德行为一样,你一味跟他讲道德是什么,什么样的行为表现了好的品德,这是没有用的。让孩子学品德的最好办法是”去做。“因为他们依靠模仿来学习道德行为,学习品质,而不是用读书与理解。你要教育感恩也是一个道理,怎么教?很简单,你在家给你的父母盛饭,而后双手递给他们,而后你的父母(孩子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说了句”谢谢“,这就是感恩。你给他们示范最小事件里的感恩,而他们如果长期看见这种行为,他们也会慢慢得在以后的生活中,你给他们盛饭的时候,双手接过去,说一声”谢谢“。反过来看这样的讲座,总是说要感恩父母,言语催人泪下,实际的案例去却非常少而单一,这有什么用呢?哭完以后啥也不记得了。你花时间去听这样的讲座,不如晚上回家盛饭时让孩子看到实实在在的感恩。这样的行为长期存在且存于孩子的实际生活中,他们才会慢慢明白,什么要感恩,什么是感恩的心,要怎么感恩。而这种东西不是你偶尔给父母洗一次脚,感恩节到了给他们写个贺卡,买个礼物所能表达的啊。
(3)别刻意培养感恩,去培养思考感恩的能力。如上所言,感恩没有道德标杆,感恩因人而宜,去做,而不是告诉他/她什么是感恩。孩子确实是在模仿你的行为,孩子也在思考这种行为给他带来的东西。感恩教育背后有一个基本的逻辑:父母对我们很好,他们不容易,我们也要对他们好。但是有的父母觉得打你或骂你是为你好,我们也要这件事情上对他们好吗?请注意,打人尤其是长时间的打人,在任何家庭教育形式中以任何理由都是应该被制止的。不要去告诉他们什么是感恩,去做,不要去刻意强调感恩,给他们自己独立思考的机会和空间。毕竟到后来,是他们自己的三观给予了他们自己的感恩观念。强加观念只不过是你过度的焦虑投射,很可能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怎么去做感恩教育?你只要去践行你的感恩观念就好了,给他们自己模仿和学习的机会,榜样的作用比起洗脑式的一味教育有用的多了。做感恩教育的原则就是:你要传递信念,用行动的方式,让孩子自己思考,模仿,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