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汉20余名老人聚会时签订“醉酒免责条款”,言明推杯换盏间应量力而为,如若醉酒发生意外,与他人无关。这可谓是当下聚会的一股清流,在“一轮过后便上头”的酒桌气氛中,保持理性难能可贵。
三杯两盏淡酒,觥筹交错间,其乐融融,怎敌他一纸免责书太无情,离间了多少亲心,暗生了几多隔阂。此事一出,许多网友义愤填膺,认为在聚会此等热闹的场所,摆上冷冰冰的免责书,影响气氛不说,更有可能使多年的友谊陡生隔阂。其实不然,免责并非逃避责任,达成免责共识正有感情方面的考量。近年来,老人在聚会时状况频出,出现意外的老人的家属往往会找相关者麻烦,而聚会成员互相之间也有着多年交情,若因自己发生意外,家人和朋友撕破脸,从此怕是友情难在。若有免责协议书,即使没有法律效果,对朋友却是一个交代,也能让家人事后多一分理智的思考,能为老人着想,而非只考虑自己尽孝。另一方面来讲,虽说免责,但若出现意外,多年同窗之谊又岂会视危难于不顾,选择袖手旁观?
因而“醉酒免责条款”是为了在享受叙旧游乐之时,加上理智的约束。参加聚会的严先生事后曾解释,签订这个承诺书是为了大家的身体着想,提醒大家量力而行。正如他所言,酒在国人的席间已成为必备之物,饮酒助兴的环节也少不了。而劝酒习俗由来已久,古时便有“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美谈,也是国人好客的体现。但酒桌上也衍生出许多恶习,有人化身为“不喝就是不给面子的”道德绑架怪,还有人一言不合就上头化身为拼酒狂魔,由此引发的事故也不可胜数。过度劝酒的后果依然清楚,因而免责书出现的恰到好处,将此事约束为发乎情,止乎理智的境地。
在日常的感情交往中,有所节制是美谈,一如君子之交淡如水,而若打着感情的旗号,行意气之事,则落入下乘。生活中不乏许多人为了所谓兄弟意气,锒铛入狱;也有人一味奉迎,在友谊中失去自我;有人因感情破灭,选择轻生,如此种种,使人扼腕叹息。对交友行为进行分析,首先我们交友的动机就是理性的。我们交朋友有很多种原因,有的是因为我喜欢跟这个人待一起,这是心理需求;有的是因为我能从这个人身上获得点东西,这是现实需求。无论是哪种需求都是经过我们潜意识分析的,只是我们没注意而已。再者为了多交朋友或者加强人际交往能力,我们会科学或者非科学地学习些方法。譬如蔡康永在《说话之道》中表述看似感性,但那只是选择感性的方法而已,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是通过理性的分析。所以无论是从初衷到过程到调整都是理性起了很大作用,感性更多的是作为辅助让这件事更顺畅而已。
由此可见,理性在感情交往中必不可少,它起着保险杆的作用,给行为增加一个下限的同时,也增加了我们幸福的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