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天写作正式开始了,决定加入公司的21天写作班是自己一时冲动的决定。等冲动的激情过去了之后,心里头涌现出一股脑的很复杂的情绪,有对过去的感伤,有对未来的期待,有恐惧和焦虑。因此,想在最开头,梳理一下自己,整装待发。
我的写作心路历程
要开始动笔写作了,情不自禁地回忆了一下自己过去的写作历程,然后发现大概有这么两个时期让我印象很深刻:
“展信佳”时代
在较为久远的时期,给自己的朋友写信是一个十分流行的方式,在当时即时通信工具并没有那么发达的情况下,小学和初中毕业后就失去与曾经要好的同学大段相处的时间,所以才以写信的方式,去了解彼此的近况,让友谊继续留存于来往的信件中。
博客时代
大学的时候,很流行用博客记录生活和感受。现在的我回顾过去的时候,很难想象一个论文每次都拖到最后一秒种才上交的人,却定期会去写博客。从QQ空间,到MSN空间,再到Blogbus,题材从生活,到艺术,到影评,甚至到追星。(是的,我曾经也是个追星女孩。)那个时候,似乎总有一种表达的冲动在驱使着我写下文字。
然后呢?然后就是一大段的空白时期。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爆炸的时代,自媒体的流行,每个人都能拥有发声的权利。很遗憾的是,在忙碌的工作和生活节奏中的我,却失去了曾经写作的激情和动力,我把这种现象称为“自我禁言”。
所以21天写作课的这封邮件,好像是一枚火种,突然一下点着了我内心蠢蠢欲动的小火苗。我明白我的确渴望更多的写作。可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自我思考了一番,我希望通过写作带给我这样三个好处:
记录
年纪越大,发觉自己的记忆力在逐步消退。脑子变得越来越不好使,带来了两个坏处:第一,就是忘记掉自己做过了什么事情。作为一个本性悲观,且不断与自我批判角力的人,本就容易看轻自己的成就,然后陷入一个自我批评的消极困境。把自己的思考写出来,留下一个客观证据作证明。还能以后没事的时候读一读,感觉自己特别棒。第二,看了许多好书,到后来只记得当下醍醐灌顶的感受,却忘记了原本书里要传达的知识本身。通过记录,来加深自己的印象。理论知识不嫌少,能不能将知识实际应用另说,但至少可以避免已读书单越来越长,脑子里却没留下什么知识的尴尬境地。我爸常教我的一句话,“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表达
一直觉得,写作可以算作一种沟通的形式。它的本质在我看来,就是信息传达的一种渠道。在看书的时候,常常会有一种感受,就是似乎“无力予以表达”的事情,一下子在书里被作者说透了。每每这时候,愉悦以外总会带有一点小小的警觉。在这样一个纷杂的世界里,发现自己很容易被埋在海量的信息海洋里,溺水而亡。只能借助他人之口,而无法自己表达自己,很可怕。“自我禁言”很可怕。努力去通一通这条渠道,让我更好的与自我以及与外界连接。
思考
我一直很喜爱的多伦多大学心理学教授Jordan Peterson曾经说过,最好的提升思维的方法就是学习如何写作。(The best way to improve your thinking is to learn how to write.) 思维总是以一种纷乱及发散的形式存在于脑子里,也许这些一瞬而过的点子中有些个闪着光的,但不收敛就永远无法得到这些想法的产出物。写作就是一个十分好的收敛形式。我期望通过写作能更好的整理和升华自己对专业领域和对人生的思考。
作为一个乐观的悲观主义者,我自然没有怀抱着这21天能给我带来巨变的期待。在周六的写作课上,凯峰老师的一句话 “把写作看得很轻”深深打动了我。抑制完美主义倾向,开始动笔比什么都重要。那么愿我在这21天里能够勤恳记录,尽力表达,积极思考,这样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