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东去》刚读完就迫不及待的找来《艰难的制造》来看,不得不说阿耐写的很合我的口味。已经有好久没有这样看书了,记忆中上次没日没夜的啃大部头的书是《飘》。
看《大江东去》的最初目的是了解父母年轻时候的那段岁月,再看看自己前二十年生活的社会环境,期待能够更好地了解父母,更深入地了解社会的发展变化。
《大江东去》描写了个体(杨巡)、农村集体(雷东宝)和国企(宋运辉)这三种经济模式在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变化。阿耐用她的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故事接地气的展示了那个时候的社会面貌。故事真实的就像是在身边的发生的一样,看着书中每一个人物的奋斗历程,结合着时间节点我有着完全的被代入感。
我看着不同社会阶层的差别,判别着自己属于哪个阶层想要去到哪个阶层,思索着要怎样才可以实现梦想。心里震惊啊,在中国这个社会在金字塔上层的人的生活是自己不曾想象的便利,而不是电视剧里无比狗血的豪门恩怨。心想自己怎么可以这么久以来一直自我欺骗,有再多钱还是要回归家庭的温暖,钱是永远挣不完的。。。。。。但这些不应该是自己不努力奋斗的借口啊。跟同事聊天,她的一个亲戚在国企,随随便便休个病假三个月,工资打七折还有近两万,而我的只是她的零头不到。心惊啊!从毕业到现在,这么多年,我都在干些什么啊!杨巡早早踏上社会从卖馒头开始,到拥有自己的商场和市场,成为一方人物;雷东宝从村书记开始启动小窑厂买砖到成立雷霆集团,让小雷村人都过上了好日子;宋运辉从大学毕业生开始,每日勤奋学习,在官场不断成长,做到东海的厂长。这些人,哪一个虚度过时光,哪一个不是自己辛辛苦苦自己一步一步走出来的。若一开始就认命,就没有了后来的一切。
最近很火的是一个高考状元对于阶层的言论。状元的话不予评论,但大家心里很清楚,社会阶层已然形成,而且越来越不可逾越。我不由得想起,在过十几年,我的宝宝也要站在高考的战场上,也要面对社会的考验。她会怎么样呢?我能给她提供什么呢?为人父母者,为之计深远。我自然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平安喜乐,一生被岁月温柔的对待。但我是一个普通的职工跟一个上市企业的老板或是政府官员相比,谁更容易能实现这个愿望?如果我的孩子像梁思申一样,想做一番事业,我有足够的资金和广泛的关系,她是不是能够轻松一些?这些太远,就说现在,我想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我想给她上理想的幼儿园,就得面临高昂的学费。所以啊,父母的层次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层次。与其把期望都压在孩子身上,不如自己拼命努力,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环境。
《奇葩说》有一集是讨论没钱要不要生孩子,不管正方反方的激烈争斗,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有丰富的物质基础,孩子有更多的选择。每个父母给孩子的爱都是无私的,但是如果能给孩子更好的物质条件,岂不是如虎添翼?
《大江东去》,流去的不仅是那时代的洪流,更有一去不复返的旧时光!每个人,为了自己,为了家人,都要心存理想为之努力。阶层的藩篱或许很难很难突破,但至少我们要做到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