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是幸福生活的本源和目的,人生的本质就是追求幸福。
这在当时的希腊,是离经叛道的说法。因为从苏格拉底到柏拉图,都指出物质的快乐是靠不住而且易变,即使是亚里士多德,也强调要在中庸中把握快乐,不能追求一极。当时的哲学界都很反对他,不仅仅是他的这个学说,还包括他的出身——不是贵族(当时很多哲学家都是有闲阶级)也不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学生(没有名师教导),遭到很多鄙视,被称为贫民哲学家,这种称呼的背后是说他的思想只适合那些奴隶和贫民,算不得学问。
伊壁鸠鲁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了论证:人由原子构成(德谟克利特的观点),而且人会死,死后不会有完整的灵魂,仍然化为原子,人只能感受活着的生命,死后就无法再感知。生命的快乐全在你的感觉里,人的本性中有趋乐避苦特质,此生不乐,死后无觉,人生白过。
这是伊壁鸠鲁主义的核心观点,自成体系很有道理。但伊壁鸠鲁后期的弟子们却误解了他思想的本质,过上了“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奢靡生活。这也为伊壁鸠鲁引来无数骂名,这种纸醉金迷的生活是颓废腐败的表现,怎么能作为哲学思想?因此伊壁鸠鲁的学说被蔑称为猪猡的哲学。
其实,反对者误解了伊壁鸠鲁。他虽然主张人生应追求快乐与幸福,但绝不是放纵的快乐,伊壁鸠鲁强调要过明智的生活,而且有细致的分析。
有些快乐(欲望的达成)之后是痛苦或者快乐消失;有些快乐之后痛苦接踵而至。这些快乐都不应是人追求的目标。
精神的快乐与痛苦比身体更强烈更持久。真正的快乐是精神的细腻与兴奋,是灵魂的平衡与安静。
一顿美餐的快乐,不仅仅是食物本身,更重要的是食用时精神的快乐。可能是你久久期望的高档美食,品咂时更多的是心理的满足;可能是你饥渴难耐时普通的食物,风尘仆仆的旅途归来,一碗汤可能成为绝佳的美味。
那人生就要节制身体的欲望,不要向往都市的繁华,在平静简朴的生活中才能获得更大的快乐。伊壁鸠鲁坚持过隐居式的生活,摆脱政治和社会义务,这样可以减少烦恼。与此同时,伊壁鸠鲁很喜欢交朋友,“友谊之舞绕着大地旋转,唤起我们对幸福的向往。”
这些都离不开理性,所谓的理性就是不沉溺在当下的感觉中,着眼于未来,着眼于本质。伊壁鸠鲁还研究自然规律,他不相信诗人们(荷马等)对自然的神话式的描摹,目的是去除对自然现象的恐惧。
如此看来,伊壁鸠鲁哪里是那种纵情享受者!据说伊壁鸠鲁的生活很节制,平时很少喝酒,喝水就很满足,主食就是面包,很少有菜,在生活拮据的时候只靠吃豆子糊口。
哲学家之为哲学家,就是能拨开迷雾看本质。他还给人们开出快乐的药方:“神不足惧,死不足忧,祸苦易忍,福乐易求。”如果具体理解一下就是:不要俱神,不要怕死,本着理性的原则,祸苦能越,福乐易求。
毕竟伊壁鸠鲁以追求快乐为宗旨,所以他的讲学一般是在自家的花园中进行的,清风徐来,花香怡人,美不胜收。他做到了思想与生活的一致与和谐。
伊壁鸠鲁对快乐的追求内涵丰富,其本质是理性的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