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没写东西了。曾经是个文学青年,曾多次醉倒在那些有血有肉的文字里,也有过关于文学的梦想,只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停笔了,再不能写,以为以后也不会再写了。后来看了《好报》报大人的一篇文------《我建了150个人的写作群,可是我自己却写不出来》,心有戚戚焉,因为自己在编一个公众号,同样,也不写出来。
困扰于这个问题好久了,直到再次见到《好报》的第三期写作群召集。那时正闲来无事,险些患了懒癌,于是,就当吃药,硬着头皮交费,入群。99元,数目不大不小,如果打了水漂可能会心疼吧。以防万一,提前磨了磨笔,还行,千余字,成文,比想象中要好。接下来的日子天天如临大敌,写作,成了头等大事,心心念念,自然,懒癌也不药而愈。躺着写,坐着写,趴着写,试尽了各种姿式,写秃了一支电容笔,一个字反应半天,最后心烦意乱改到习惯模式,用电脑打字。截止目前,在简书发布文章30篇,共44394个字,获得38个喜欢,被简书首页发布4篇。其中,三个连载,分别9,4,6共19篇,心情随笔8篇,写人写事2篇,影评1篇。在简书反响最好的是影评,是有点接近鸡汤的类型,在公众号反响最好的是怀旧系列,如《约会》和《坑》,个人比较喜欢《老屋》系列和《杨树花》。以上是总结。
收获一:知道自己还能写
只要打开记忆的缺口,可以示人的东西还不少,语言也比年轻时洗练了,十几年的岁月积淀似乎有点儿用。最顺畅的怀旧系列,自己挖坑自己填,好处是不用每天陷入“写什么”的恐慌,不足是内容比较单一,写着写着就觉得有“看图说话”的嫌疑,没什么深度,太小儿科。不管怎样,下笔能够言之有物,解决了写作恐慌,“破冰”,是最大收获。
收获二:发现了爱
通过一系列怀旧文,在过去的时光里与过去的自己重逢,看清了好多事,比如,娘对我们的爱都在一针一线里,都在野菜包子里,爹对我们的爱,都在他的厨艺里,为我们做一餐美食,是寡言少语的他最好的表达了吧。看清了这些,最近陷入了深深的内疚和自责里,为自己做的还不够好。世上再没有比他们还朴素的爱了吧,那么低调,那么不求回报,只要你需要,他们一直都在。
收获三:发现了自己的“小”
最不好写的是自己。所以一直很佩服那些写鸡汤文的人,能够坚信自己的理论是正确的。而我只会罗列症状,找不到药方,所以,斗胆把笔尖对准自己,亲情、爱情或是成长,写出来也不过是一团乱麻,即便梳理清楚了,也找不到出路。所以,深深的无力感。自己远没有自己以为的完美,生活也不是乌托邦,冷静地看自己,看出那么多的“小”来,惭愧于自己的诸多不足,却无力改善,在写作群的最后一天,无边无际的虚空再次袭来,淹没了我。
写作能拯救些什么?也许只是开启了一扇走向蜕变的门。如这几天常挂在嘴上的,我有病。的确,还病的不轻。接下来,我不会再问------你有药吗?写作让我明白了,药不在你、或他手中,能拯救自己的,唯有自己。
谢谢大家的一路同行。山高水长,后会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