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管教孩子的过程中,大人可以通过“赢得”孩子而不是“赢了”孩子来创造一种积极的学习环境。
所谓“赢了”孩子,是指大人用控制惩罚的手段战胜了孩子。而“赢得”孩子则是指大人维护孩子的尊严,以尊重孩子的态度对待孩子(和善而坚定),相信孩子有能力与大人合作并贡献他们的一份力量。这需要大人给予孩子大量的鼓励,并花时间训练孩子的基本生活技能。
“赢了”孩子是孩子成为失败者。而失败通常会导致孩子反叛或盲目顺从,这两种品格都非我们所愿。而“赢得”孩子则意味着获得孩子心甘情愿的合作。
当孩子们觉得你理解他们的观点时,他们就会受到鼓励,一旦他们觉得被理解了,就会更愿意听取你的观点,并努力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孩子们感到你的倾听之后,他们才可能听你的。
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
1、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要向孩子核实,你的理解是对的。
2、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但不能宽恕。同情并不表示你认同或者宽恕孩子的行为,而只是意味着你理解孩子的感受。这时你如果告诉孩子,你也曾有过类似的感受或行为,效果会更好。
3、告诉孩子你的感受。如果你真诚而友善地进行了前面两个步骤,孩子此时就会愿意听你说了。
4、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问孩子对于避免将来再出现这类问题有什么想法,如果孩子没有想法,你可以提出一些建议,直到你们达成共识。
友善、关心和尊重是这是这四个步骤的根本。当我们决定赢得孩子的合作就足以给自己带来积极的感觉。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它能营造出一种让孩子愿意听愿意合作的气氛。
案例:儿子三岁五个月
背景:我要去买菜,儿子要骑自行车出去,骑车买菜不方便,请儿子把车存到保安处。
妈妈:宝贝,把自行车放到保安叔叔那,我们去买菜吧。
儿子:不!不要!我要骑自行车去!
妈妈:妈妈知道你特别想骑车跟妈妈去买菜是吗?(儿子点头)妈妈也希望我们去买菜的地方方便骑车多好,妈妈小的时候都是骑车到集市去买菜的,路上一辆汽车都没有,骑车特别安全。妈妈只是担心你骑车过马路不安全,买菜人多也不方便。你想想是不是?(理解孩子的感受,对孩子表示同情,列举自己小时候的例子,告诉孩子自己的感受)
小朋友沉默……
妈妈:你看,你是想放到保安叔叔身后呢?还是放到有桶的那个位置?还是其他地方呢?你一定在想放到哪里吧?(给孩子有限选择)
儿子:放在那里!
妈妈:哇,你果真选择了一个好位置!去把自行车停好吧!你知道怎么做对你来说是对的。
虽然还是有点不情愿,但是儿子自己把车停好后跟我去买菜了。
从案例中可以看到,经过前两个步骤之后,已经赢得了孩子,到第三步的时候,孩子已经能听的进妈妈的话了。妈妈营造出一种相互尊重的气氛,到了第四步就很有效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