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存世行书作品多为尺牍,除《兰亭序》为长篇著文外,其余多为小篇幅的尺牍。内容多为亲朋好友间的吊哀、问疾、省安、叙旧等。其中有《万岁通天帖》中的《姨母帖》及《平安帖》、《何如帖》、《奉橘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二谢帖》、《得示帖、《孔侍中帖》、《频有哀祸帖》、《忧悬帖》等为著名。王羲之在行书中加入了今草的草法、笔势,如《丧乱帖》、《频有哀祸帖》、《二谢帖》、《得示帖》等。在行书中夹杂草字、草法,应始于王羲之。后被王献之发挥创作了兼行带草的行草书体。
(1)《姨母帖》为王羲之早年行楷作品。字体端庄凝重,字横势,留存隶书痕迹。字里行间充满了悲戚、哀婉的情绪。结字爽直自然、拙朴,用笔沉实圆浑遒劲,章法前松后紧,自然天成。原帖早已亡佚,该帖为唐人双钩填廓本,入《万岁通天帖》,第一帖并被刻入《三希堂法帖》。该帖曾遭两次火劫,险遭毁灭,故仍存火烧痕迹,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高卫中临《姨母帖》
释文:十一月十三日。羲之顿首顿首。顷遘姨母哀。哀痛摧剥。情不自胜。奈何奈何。因反惨塞。不次。王羲之顿首顿首。
(2)《平安帖》、《何如帖》、《奉橘帖》三帖因合裱于一卷,且风格相近,应为同时期所书,故称为“平安三帖”。用笔以露锋为主,转折方圆结合,字势内敛,字形趋长,结字严谨多变化,提按虚实,厚重灵巧相间,骨力遒劲,刚柔相济,气韵高古脱俗。今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该帖为唐人“双钩填廓”摹本。
《平安帖》释文:此粗平安。修载来十余日。诸人近集存。想明日当复悉。来无由同增慨。
《何如帖》释文:羲之白。不审遵体比复何如。迟复奉告。羲之中冷无赖。寻复白。羲之白。
《奉橘帖》释文: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
3)《快雪时晴帖》为唐摹本。以行楷为主,夹有草书“顿首”两处,全文二十八字,除“顿首”相连,只有“果为”二字引带相缀,其余均为单独而书。虽无引带连缀,却是笔断意连,流畅贯气,整幅作品静中有动,用笔藏露并行,提按轻重变化,结字大小错落,给人以轻松舒适,赏心悦目之感。清乾隆帝对此帖爱不释手,把玩临习不止,并在帖前题“天下无双,古今鲜对”,钦定为神品,与王珣《伯远帖》、王献之《中秋帖》三帖同藏于养心殿书房,命名为“三希堂”,并刻入《三希堂法帖》。原件藏清内府,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
高卫中临《快雪时晴帖》
《快雪时晴帖》释文: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阴张侯。
来源:微信号w13522374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