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泰籍年轻作家李娟的散文集《我的阿勒泰》被改编成同名迷你剧(只有8集)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和爱奇艺平台同步播出,其清新画风让不少观众眼前一亮。
若是爱读书的人,对于李娟的散文集《我的阿勒泰》应该是不陌生的。作者把她在新疆阿勒泰的生活趣事和种种见闻,都写进了这本书里。建议有阅读兴趣的朋友在追剧期间读读这本书。
李娟祖籍四川,她出生在新疆建设兵团,少小时随外婆回四川生活过一段时间,然后又回到新疆。
作者李娟在《我的阿勒泰》一书中,给读者介绍了她的家乡阿勒泰,介绍了她的妈妈,还有牧区其他形形色色的人。阿勒泰位于新疆北部,有着辽阔的草原,还有骑在马背上的淳朴的哈萨克族游牧民们。
新疆阿勒泰牧区以哈萨克民族为主,李娟一家是那里少有的汉族人,娟妈在当地开了一间小卖部。高中未读完便辍学的李娟,在县城打工不顺利,回到阿勒泰与母亲一起经营小卖部。
在阿勒泰牧区开小卖部,日子过得很紧凑。游牧民一年有两次进山放羊,分别是夏牧场与冬牧场。牧民们一年只有三四个月的时间呆在家里,如果这些游牧民都去出去放羊了,小卖部就愈发冷清。
为了生计,娟妈决定跟着牧羊人去夏牧场,把小卖部搬到他们的牧场附近。然而,现实问题远比她们预想中要艰难得多。
娟妈带着李娟和88岁的母亲把小卖部搬到牧场里。可一到那里,就下起了雨,草地上都是雨水,司机又赶着卸货回家,人家可管不了你的物品湿没湿,因为人家要在天黑前赶回家。而此时,又到了晚上做饭时间,还下着雨,刮着风,连打个火都异常困难。生活中所有的小事、丧事加在一起,让人几近崩溃……
在《我的阿勒泰》剧情中,有三个主要人物:李文秀,张凤侠,巴太。李文秀就是李娟本人,张凤侠是李娟的妈妈,巴太这个人物在李娟的原作中没有重点刻画过,在剧中应该是根据剧情需要改编的人物。
李文秀的饰演者是周依然,张凤侠的饰演者是马伊琍,巴太的饰演者是于适。这三个演员,我最期待的是周依然。她戴上眼镜,跟李娟本人还真有几分相像。马伊琍是个老演员了,她的演技自然是不用说,这次的扮相让人看到了她的可塑性。
在这里,我想要说的是,如果不出预料,随着《我的阿勒泰》的播出,阿勒泰哈萨克族牧民风采和当地优美的自然风光,会勾起广大观众对阿勒泰这个地方的向往与期待。这部剧开播便冲上了央视收视率第一,无疑是给了阿勒泰最好的宣传机会。
最近几年,我国各地经济发展持续低迷,各地文旅部门为了搞活当地旅游经济不可谓不努力。淄博烧烤、哈尔滨冰雪旅游、天水麻辣烫、开封王婆说媒等等,在流量的突然光顾之下,各地为了接住一波泼天的富贵,颇为用心用力用情,几乎把能调动的力量全部调动起来去接流量,接财富。
与此同时,新东方旗下的“与辉同行”生逢其时,大放异彩。主播董宇辉像手握着财富密码的“财神爷”似的被各地文旅部门争相邀请。
但是,一个人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董宇辉也不是万能的。他能受某地文旅之邀去造势宣传,带去一波流量一波红利,但他也没法保证流量与红利的持续性。包括他本人,也没法保证永远具备强大的磁场。
所以说,一个地方的宣传应是全方位的,应是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共同发力的。我相信,李娟在写《我的阿勒泰》之前,一定没想到今天会被拍成电视剧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目测这部剧的播出,或为各地文旅经济发展吹进一股清风,一股发展思路和思维方式的清风。
要知道,以出生和成长地作为写作素材和写作背景的作家还有很多。几乎所有作家的成名作都是以自传或半自传的方式写出来的。譬如,沈从文笔下的凤凰古镇,莫言笔下的高密,铁凝笔下的保定,贾平凹笔下的商洛,池莉笔下的武汉,刘震云笔下的延津等等。再往远点说,几百年乃至几千年前,文人墨客笔下的地名,如今大都成了旅游名胜景点。
如果说,今天有大量的“手机控”们已丧失了持续阅读五分钟以上的耐力,那么,把作家笔下的人文和自然景观,以影视剧的形式推出,将通过线上看剧的人们引流到线下体验,也不失为一种文旅发展思路。同时,也使得作家笔下的文字不再显得苍白无力,抽象、空洞而毫无价值。
毕竟,写作也是一种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