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所众知,战争是残酷的。但远离战争年代很久的我们,偶尔也只是通过轰轰烈烈的好莱坞战争大片,抑或奇葩的抗战神剧中浅薄的认识战争。这种认识很显然是肤浅及片面的,甚至是错误及荒谬的。战争从来都不是好玩的。世上的任一生物,从微至大,从古至永,其生命有且只有一次。作为最高级的灵长动物—人类,显然会更能体认到死亡的恐惧感。那么既然人都害怕死,又如何会有战争呢?战争其实是人性的贪婪漫溢而不加约束的结果。个人的贪婪可能会触犯法律,但国家(当然是指掌权者)的贪婪,则可能会引发战争。
从古以来,每个国家都有属于自己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这种性格和精神是在这个国家的历史长河中沉淀和积累下来的。比如日本,有着独特的民族文化如武士道精神,加上其民族的单一性,长期以来信仰的只有一种神即所谓的日照大神后裔—天皇,也就是说天皇在日本人心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在二战时期,为了推行侵略扩张的政策,日本当权者需要用武士道去激励士气,巩固军队,也需要用武士道去禁锢和统一国民的思想,为此,他们开足宣传工具的马力,打着“拯救日本”的幌子,强行灌输“皇国论”、“大和魂”、“为天皇尽忠”等思想。特别是“武士道,就是对死的觉悟”,当这种对于淡然面对死亡的思维方式与狭隘民族主义和扩张政策相结合,就变为了无视他人的生命价值同时也那样对待自己的生命疯狂信念,变为虐杀狂和自虐狂。
了解了日本的民族性及其当时日本的社历史环境,再去看“硫磺岛的家书"这部电影,可能更会理解当时战场上大部分日本人的所做所为。在硫磺岛战役中,成批成批的日本兵喊着天皇万岁的口号后英勇死去。这里面的几个人物却显得很特别。
一个是守岛日军的顶头上司栗林将军,栗林将军,是在美国读过大学,也做过日本派驻美国和法国的武官,他受西方文化的熏陶多年,多少受到了西方普世价值的影响。因此在战场上,他不准手下军官乱杀士兵,即便个别士兵违背了日本固有的武士道精神。通过他三次救了士兵西乡就能看出他对底层士兵的普世情怀。栗林虽然受到西方普世价值的影响,但同时内心深处也是爱国的。正如在美国时的送别宴会上,他会说出“无论敌人是谁,都要为国尽忠,自己的信念与国家无区别”这样的话。他深知硫磺岛对于保卫日本本土的重要性。如果硫磺岛失守,自己国家的国民将会遭殃,而那国民里也包括自己深爱的家人。他深知美国的实力的强大,他甚至能预见这场战役的结局,正如他所说,也许保卫硫磺岛没有用,甚至整个战争都没有意义,但我们根本没有了别的选择。
正因为他的内心是复杂的,所以他在战场上的表现也不难另人理解了。他拒绝了军官给他备车的要求,几天里用徒步的方式把整个20多平方公里大的硫磺岛走了个遍;有时走在沙滩上时,他会突然喊侍从官当作美军,而他拿着木棍作枪,大喊大叫的射向奔跑的侍从官;他会放弃传统的守岛作战的方式,禁止在滩头挖战壕,阻击敌人,而把主要兵力集中在需要花费很多兵力及时间去建筑工事的山头上。这些情景无疑让其它头脑无比狂热的官兵看到会以为他们的司令官是有神经质甚至是懦弱的。在整场战役中,栗林都是清醒的,他保守沉稳的战争策略在那些狂热的好战分子看来是极其保守的。而这是也另他周边的官兵对他背后不断议论及不满的原因。在战场形势本就极其不利的情况下,当栗林收到从大本营总部发来的函电,说,总部无法提供援助,请守岛战士坚守阵地到底。他会说出“大本营不但蒙骗了国民也蒙骗了我们”的话。
下面接着说的人物是西乡,他在电影中,是作为典型的“小人物”出现。西乡原本跟妻子开了间面包店,过着平和的市民生活。但后来受到战争的影响,他被强征入军。他临走前,跟已经怀孕的妻子说,请她放心,他会活着回来的,因为他要看到他们的孩子。西乡对于战争的反应是冷静的,也是真实的。他甚至是反感战争的。正如西乡自己所常说的他只是个做面包的师傅。他说他厌烦了日本的宪兵,因为在以前他跟妻子开面包店的时候,这些宪兵总会强拿他们的三明治,面包,甚至是做面包的机器。他讨厌战争,他认为是战争毁掉了他平和的生活。
在影片的开头,西乡挖战壕时就在不断抱怨,他觉得这场战争根本不是神圣的,他心里想的只有回家。正是这种信念,支撑着他在硫磺岛战场上,不断的想尽办法活下去,甚至用逃跑,投降的这种在当时头脑狂热的日本官兵眼里极其不耻也无法容忍的行为。西乡的身份是卑微的,他在别人眼里简直就不是当兵的料。他干活时爱抱怨,射靶训练时子弹竟打不到靶上,士官组织集体自杀时,在一个个战友自尽后,他竟然吓得逃跑。他也因为自己的种种愚蠢胆小的表现,受尽其它官兵的欺负甚至几次险些丢了性命。片中正是通过对这活生生的“小人物”的心理活动细致入微的描写及其命运的跌宕起伏的描述从而反映了在战争下,千千万万士兵命运的卑微及无奈,悲惨及壮烈,也同时认识到战争对人性的考验及摧残。西乡其实就是战争中典型的一个小士兵的缩影。对小人物的心理轨迹来描述战争,从而认识到战争对人性的考验及摧残,是硫磺岛的家书这部片子的独到之处。
另外个小人物是清水,原本刚从学校毕业当了几天宪兵的他,一次在大街上跟随军官巡查时,听到了犬吠声。军官命令清水去射杀这只狗,原因竟然是“”因为它会影响到军队的通讯。”,清水到了漆黑的院后,对着天空晃了一枪,本以为能骗到长官,结果还是不幸被发现了。在受到一顿毒打后,清水因为不服从命令而被开除了。
也许清水从那时就开始认识到这种体制下对生命的一种漠视。所以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集体自杀时,战友一个个磕开手雷自杀后,清水会显得极其犹豫不决,他显然是在质疑军国主义对人生命的一种漠视的体制。他在犹豫之间,在听到西乡劝他不要自杀,留下性命才能更好的报效天皇时,他会跟着随西乡一起逃出山洞。清水在被派到这个这个岛上开始,他就是寡言少语的,不合群的,所以会被野藤及清水误认为是宪兵队派来监视士兵思想的。其实清水的沉默寡言正是他的内心思想的矛盾及斗争的体现。到最后,清水看到自己同胞一个个进行“玉碎”式报国的悲惨结局,他就有了跟西乡下面的对话:他说我们一直认为敌人是野蛮人,可是从刚才被我们俘虏的山姆身上搜到的他母亲给他写的信,我感觉出来他母亲跟我母亲说的话是一样的。我想要为将军尽忠尽职,我也想为祖国壮烈牺牲,但是我不想毫无意义的死去。
硫磺岛战役持续了一个多月,大部分的时间里守岛的战士会躲藏在阴暗的洞穴里,忍受着美军的持续不间断的轰炸,缺水少食,正是在这种艰苦危险的条件下,一封封给家里写的信成了他们唯一的感情寄托,而信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回忆以前在家里时的点点滴滴的温馨画面,如家里的猫,后院的花等琐碎而感人。通过信的内容,能看出每个士兵都是有血有肉的,内心世界是温柔而细腻的。在信里,他们暂时忘却了自己危险的处境而是个普通的老公,儿子,或者父亲的身份。正是通过在战场中这种极大的心理反差,衬托了战争机器一旦运转下,士兵的命运的渺小及无奈。就能看出,战场上,士兵的命运一旦交给那些为了自己的贪婪而可以视士兵生命如草芥的当权者的时候,当士兵的使命被冠冕堂皇的冠上民族大义的时候,一切的不幸的遭遇也就会显得理所当然了。“硫磺岛上的家书”这部电影就是着重从官兵尤其是小人物的细腻的心理活动上的描写,来反映战争对人性的考验及扭曲。这种电影无疑更能让人耳目一新,也更能走进观众的内心,使观众产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