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继续读王益民老师的《相遇语文好课》,在开篇提到了好课是怎样炼成的,他引用了崔允漷在《有效教学》一书中特别经典的一句话:(有效教学)就是“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这个说法在“教”“学”“考”中体现了“学生立场”,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
南京师范大学黄伟教授等认为,从“教”与“学”的关系上看,课堂教学经历了四种模式:一是“先教后学,随教而学”;二是“少教多学,教以导学”;三是“自学自理,教以辅学”;四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我自己六年前还参与语文“少教多学”的课题,今年又在高三后期备考时听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说法,看来教学理念也是与时俱进的。
华东师范大学钟启泉教授说:“学校改革的核心在课堂。”“读懂课堂,是每一位教师成长的标识。”“读懂课堂,将使教师的教育生涯拥有时代的价值和专业的智慧。
王老师说好课一定是有效的、优质的课,是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课。作者归纳了好课 “质素”的特征,即好课成分的特征:(文本)解读、学情、目标、问题(设计)、对话、生成、合作(小组合作学习)、质疑、结课、爱意等所具有的特征。
一、 关于文本的解读,作者认为应该由学情而定、随课堂而动。
首先在教学内容取舍上引用了江苏省洋思中学的老校长蔡林森有一个著名的观点:“学生会的坚决不教!”其实,教了还不会的也要坚决不教!
作者还说:文本的解读,老师要深一点、再深一点;课堂,要离学生近一点、再近一点。要有作者眼光、读者眼光、教师眼光、学生眼光。“作者眼光”是作者本意;“读者眼光”重在解构;“学生眼光”主要是体验;而“教师眼光”,是为发现文本的教学价值。
对于文本解读,作为一名读者,你要“深深地”走进文本,那里是你精神的牧场,你在关注“文”;作为一名教师,你要“浅浅地”走进文本、设计课案,你要绘制通往桃花源的最佳途径,你在关注“课”;作为课堂的合作者,你“或深或浅”地走进文本,贴着学生飞,时高时低、时快时慢……你在关注“人”。
二、关于学情——以学定教、以学定“学”。
按照维果茨基的观点,学生有“现有发展区”与“最近发展区”两种发展水平,“先学”是基于“现有发展区”,“后教”是基于“最近发展区”。“先学”具有三个特征:超前性、独立性、异步性。 因此“以学定教”,更要“以学定‘学’”。
学生的“问题”呈现出四种层级:认识性问题、理解性问题、评价性问题、创造性问题。要找到最有价值的问题,问答的四个步骤:提问—阅问—议问—答问。
三、目标——具体、明确、集中
不一定“示标”,但心中一定要有“标”。好的语文课,总是充满着生成,但无论怎样生成,都要围绕目标来进行。
四、问题——主问题、问题链
问题的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从问题预的设角度要做到:一是确立教材(文本)的重点并能将其“问题”化(“主问题”);二是将“问题”转化为具体的学生活动;三是重视在知识的建构中完成思维品质的提升和情感的熏陶与唤醒。
五、对话——用追问去“理答”
课堂的实施是通过“对话”完成的。对话有多种形式,如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本对话、师本对话、自我对话,现在还有人机对话。
钟启泉将这几种对话形式进一步分类为:人与文本的对话(师本、生本),这是一种意义阐释性对话,是师生对话的前提;人与人的对话(师生、生生),是一种实践性对话,是合作性、建设性生成过程;自我对话,是个体对内在经验与外在世界的反思。
而决定对话效果的关键在于合乎情理的文本解读,即明确文本主旨,避免对话内涵的偏离;把握文本基调,避免对话情绪的偏离;理清文本框架,避免对话过程的散乱;品味文本语言,避免文本韵味的削弱。”
郑桂华认为,一般应有四个步骤:“发问”“候答”“叫答”“理答”。“发问”的关键是把教参、课标等语言化作学生能够听得懂的口语,“候答”有“等待三秒”的耐心;叫答可以说“知道60%的请举手”;理答”,或肯定、或否定、或追问,尤其是当学生不能回答时,我们可以考虑改变角度、化整为零、提供线索、提一个相关新问题等策略。
六、生成——自由、真实、思想
摒弃非学生立场。学生的错误答案是课堂最宝贵的课程资源,是自己教学的起点。忽略,是极大的浪费和不专业的行为。生成的方法归根结底只有一种——“还权于生”。要把哪些权利还给学生呢?讲解权、思考权、主动权、评价权。
课堂遇到生成性问题该如何处置呢?通常有三种办法:一是追问;二是踢球;三是冷藏。
作者认为优秀的语文老师最好的课应不是公开课,而是“私开课”(家常课)——大段时间的生本对话;酣畅自由的师生聊天;随手拈来的互文材料;师生不经意生成的思想火花和语言的珍珠;充满思考力的质疑;拔节生长,层层推进,笑声满堂,意犹未尽。民主引来自由,自由养成真实,真实映照思想。自由、真实、思想,这些最重要的品质一定是在民主气氛中方能“生成”。
七、合作——是方法,更是理念
合作的形式仅有“小组合作”这一种吗?小组合作最常见的应该是两两合作、同桌合作,理论上叫“组对学习”
什么样的问题才适合“小组合作”?一是有难度的问题;二是开放性问题;三是适合分工的问题。
先是个体学习,再是小组合作,三是成果分享。镇江市外国语学校将其具体化为合作学习“四环节”——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白板展示、小结质疑。原则上“四环节”缺一不可。以一节课而言,有“大合作”和“小合作”,“大合作”只有一组“四环节”,“小合作”有几组“四环节”,叫“四环节多循环”。
合作学习是否成功,关键看四个要素:问题是否有探究性;是否以充分自主学习为基础;组员是否会倾听;小组组长是否有领导力。
杜威说:“一个人通过‘观看’,能够沉浸于‘思辨’之中;但通过倾听,却一定会作为当事人‘参与’其中。
八、质疑——也是学习方法
一节课上完了,问“你们还有问题吗”,学生说“没了”,这往往是最大的问题。 质疑不是否定一切,而是合理判断,既体现思维技能水平,也彰显现代人文精神,其核心精神是实事求是。质疑是语文教学的解放力量,可以培养学生理性的怀疑精神和反思态度。
九、结课——网状的知识结构
语文课的“最后一公里”到底该做什么呢?大致有 归纳总结式、拓展延伸式、章回悬念式、讨论评点式、前后照应式、训练巩固式……课堂结课与课堂导人相互映衬,一起一收,配合默契
十、爱意——儿童本位
要尊重学生的权利,平等权、隐私权、 休息权,不能随便拖堂,善于唤醒,保持倾听。佐藤学说,所谓的“学习”就是同教科书(客观世界)的相遇与对话,同教室里的伙伴的相遇与对话,同自己的相遇与对话。学习是由三种对话实践组成的。这就是所谓的“学习三位一体论”。
解读、学情、目标、问题这四项是课前要做的;对话、生成、合作、质疑、结课这五项是课中的任务;爱意是基础。从知识教学走向能力立意、素养立意,是当今世界教学改革的共同趋向,也是课堂十个质素的发展方向。立意高远,方能胸怀众生,面向未来,这也是语文好课的时代价值。
学完王老师关于语文好课的理念,可以对照自己的语文教学过程,反思不足,提高课堂教学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