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不能免俗地,想跟大家聊一聊读书这件小事。
看到当当网亚马逊都在做活动,选了很多的书加入了购物车,在付款的时候却犹豫了。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很多时候我们买书,只是为了跟风而已。
看到自己崇拜的一些大神推荐的书单,就恨不得将它们全部买回来放在书桌上。欺骗着自己,这样,也许有一天,自己也能成为大神也说不定。想到这里,看着自己书桌上许多翻过几页便搁置的书,便觉得有些对不起它们。
因为别人都在读,所以我也要读,于是强逼着自己看完一本对自己毫无吸引力的书籍,翻阅了一页又一页的铅字,眼睛在上面游离着,煎熬着将书翻到最后一页的时候,给自己一个大大的微笑,觉得自己又离梦想中的自己更近了一点。可是你明明知道,刚刚的你什么也没有得到啊。这种虚幻的成就感,你真的需要吗?
-02-
读书其实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
记得在小学的时候,我从外婆家的阁楼里面翻出了好几箱的小人书,就是那种标价几分钱的书。我一下子就被吸引了,坐在地上就看了起来。那里面并没有什么经典名著,只是一些通俗易懂的科幻、武侠之类的书。想来我现在喜欢看这方面的书籍,和那时的那几箱小人书定脱不了关系。
小学的时候,学校经常会有一些推荐阅读的书目。老师发下一张书单来,让我们带回家去挑选自己想要的书打勾,我回去征求老爸老妈的意见时,他们也并没有刻意地引导我读一些名家著作,只说了一句:“挑自己喜欢看的书就好。”于是,我便抱了一堆的童话书和科幻书,其中有一本金庸的武侠小说,让我痴迷了许久。
再大一些,女生们中间便流行起来了爱情小说。那时的一本书经常要被偷偷传阅几十遍,班里的女生都争相要看,书页都快被翻烂了。那时最火的就是《何以笙箫默》和《微微一笑很倾城》这两本书了,我把头蒙在被子里,打着手电,大汗淋漓地将它们读完,意犹未尽。
高中的时候,看到老师很多都在读《读者》,我便也买来读,七七八八买了许多,堆起来也总有一个纸箱那么多了。那时候读书,不曾想着要写书评,要从里面学到些什么,只一味地读着,打发时间。
就像小时候,可以蹲在地上一下午,就为了看蚂蚁搬家。没有理由,没有目的。
-03-
上了大学,曾经有一段时间痴迷于各种网文,熬夜盯着手机,白天上课也盯着手机看,整个人都飘飘然的。看了几个月,却也发现里面的情节千篇一律,无聊的很,便也弃了。
在地摊上看到有人卖盗版书,十块钱一本,想着便宜,就随便买了一本村上的书。刚开始看了几页,因为字印的小,排版又十分的不工整,体验极差,便放在一边不管了。
过了好几个月,才又拿起这本书。静下心看下去,竟被里面的情节深深吸引,一下子就停不下来了。大概读书也是要看契机的吧。在某一个时间点,就会有某种力量,把你带向某种书籍。也是从那时候开始,喜欢上了村上的文字,陆陆续续地,连带着看了许多日本作家的书籍和电影,宫崎骏、东野圭吾等等,他们陪我度过了许多浪漫的晨光。
-04-
读书很杂,在生命的某一个阶段,就突然地喜欢上了某一个作家的书。便将它们通通抱回家,如饥似渴,除了吃饭睡觉,便是看书了。只是这种时候很少,难得才遇上符合自己口味的作家。很多时候,我都是在百无聊赖中度过的。有一段时间读完了三毛的书,又突然跑去读卫斯理的书,两者风马牛不相及,也不知是怎么的,就撞到了一起。
有一次在某个读书APP上看到了《三体》这本书,点了进去,便迫不及待地将它看完了,连续几晚都没睡觉。之后,又陆续地去找了刘慈欣的其他书来看,《流浪地球》、《赡养人类》等等。
最近总是刻意地让自己读一些世界名著,《红与黑》、《大卫·科波菲尔》、《安娜·卡列宁娜》等等,总感觉长这么大了,还没读过这些书真是有些丢人了,可是,总感觉翻译过来的书籍有些刻板和生硬,读了片刻便读不下去了。打算接下来尝试着读一下英文原版,也许能够感受到作者写下这些文字时的心情也说不定呢。
-05-
总有人会告诉你,要读这些书才好,这样读书才更有效率。拆书,十五分钟带你读完一本书,每天一本书这样的宣传语总是让人心动,可是你扪心自问一下,这样子的读书,你真的能从中学到什么吗?
永远不要从别人的嘴里了解一个人,也永远不要通过别人来代替你去读书。那些拆书文,音频,只能给你一个大概的参考,让你知道这本书对你来说是否合适,而不能代替你,去感受文字的魅力。
现在总有把读书神化的趋势,什么人丑就要多读书,腹有诗书气自华,等等的话语信口拈来。于是人们一窝蜂地涌向书海,甚至于还有人在知乎上提问,多读书真的能改变容颜吗?若是抱着美颜的心态去读书,不如去整容来的更实际些吧。
现代人都不喜欢太慢的生活,想要快一点实现自己的目标,想要快一点成功。可是,唯独读书这件事,没人能够代替你,非你亲身体验不可。
我想,三毛的那句,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也不无道理。毕竟,一个人读书的时间多了,经历了安静缓慢地生活之后,你的气质里,自然就包含了那种恬静淡然,遗世独立的态度,而这种生活态度,恰巧很美。
无戒365日更训练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