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参加了朋友举办的一个小型分享会,会上朋友问听众:25岁以后,我们该如何持续学习,不让自己提前进入“中年危机”?有人回答说:读书!有人说:人脉交际!有人说,多和年轻人打成一片!
在我看来,还有一点就是持续旅行。
这里说的旅行,是不是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的夕阳红老年团,也不是你们公司组织的和谐团建,而是带着一种猎奇的心理,去经历,去感受。
亨利·米勒说:我们旅行的目的,从来不是个地理名词,而是为了要习得一个看事情的新角度。我认为衰老的开始,不是眼角的皱纹,也不是头上的白发,而是一个人开始越来越难以接受新观点和新事物。
所以我觉得,一个人去过多少地方,见过多少人,决定了他思维的宽度和生命的长度,一个人的行走范围,其实就是他的全世界。
旅行,决定了我们的思维宽度
—
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电影《楚门的世界》,楚门一出生就活在了一档热门的肥皂剧里,他身边的所有事情都是导演安排好的,他的亲人朋友全都是演员,他本人对此一无所知,每天过着被安排好的人生。最后,楚门不惜一切代价跳出牢笼,终于走出了这个虚拟的世界。
其实我们每个人不都活在一个“楚门的世界”里吗?我们的思维、眼界都和这个“世界”保持着一致,停留在这一亩三分地里。你不走出去看看,这里就是你的全世界。
而旅行,恰好可以拓宽我们的眼界和思维的宽度。我一直是一个坚定的无神论者,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有人会相信“上帝”的存在,但是当我站在科罗拉多高原的峡谷圆环面前,我真的有一瞬间相信“上帝”是存在的,因为那里的高山、谷底,雄壮到让你一眼就知道,这绝不是靠人类的双手打造出来的,这是一股巨大无比的力量,早在人类现身之前就已生成,并延续到我们灭绝之后。西班牙的建筑,让我一改对房子四平八稳、只能用来遮风避雨的成见。而路边的公交车和快餐店,就很难令我们联想到这些。
旅行是一种后天的混血,每一次旅行,就在思维中注入一次异地的血。或许是因为西藏的生死观,或许是因为认识了豪饮三杯公牛血的匈牙利人,去过越多的地方,就越看不出你是哪里的人,因为你的思维和眼界,已经聚焦整个世界。
很多时候,越是熟悉的地方,越容易迷失。而旅行教会你从无字处读书,让你知道世界之大,永远有和你截然不同的人、事、物在地球的彼端发生。让你不会围困在眼前的一己之利下,纠结至死。
旅行,延伸了我们生命的长度
——
同样是三天的时间,待在你熟悉的城市里,你会感觉过的很快,而且没有印象;但是如果你去一个全新的地方,你会感觉时间变长,原来三天的时间你可以去那么多的地方,见识那么多的风景和陌生的人。
作家三毛说,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是否痛快的活过。三毛一生都在游历,从台湾到撒哈拉,到欧洲,再到中南美洲,最后回到祖国大陆,一共54个国家。三毛只活到48岁,但是她的“生命”却随着她流浪的故事一起变长,在台湾时童年的故事,在西班牙读书时的故事,在撒哈拉的和荷西的故事......
既然我们没有办法决定寿命的长度,那么就让我们用旅行的方法来增加生命的长度。否则,我们就只能如同《西部世界》里的故事线上的人偶,每天重复着相同的剧情,即使活得再久,也如同只活了一天一样。
旅行让你走出自己熟悉的安逸区,去探索未知的世界,就如同迁徙的候鸟,飞过沙漠、草原、雨林,塞纳河、万里长城.....虽然只是拥有百年寿命,但是长长的旅途,让你见识过最美的地表风景,拥有了更多不一样的人生。
自由和旅行,也有自己的有效期
—— —
《士兵突击》里有一句话说:“自由的味道很硬,带着柏油和轮胎的气味,让人很想远行”。很多人都渴望自由,想去旅行,但总有很多理由阻挡了迈出去的脚步。
我认识的大多数人都有环游世界的梦想,但是行动的人却很少。他们中很多人都想得是,年轻时拼命挣钱,等老的时候存够一定钱,才去环球旅行。然而事实是,到了那个时候,你可能会因为年纪太大,身体不好,体力不行等各种原因,很多东西都没法体验了,甚至稍微远一点的飞行都没法承受了。
我在旅行途中,就认识了一对老夫妻,在意大利很想尝试《罗马假日》里奥黛丽赫本吃过的冰激凌,但是因为身体的原因,任何生冷的东西都没法吃,就只能遗憾错过了。
you
所以你现在就可以规划10年内的旅行计划,未来十年想去哪些国家,然后排定时间和存钱计划。平时看到这些国家的资料也提前收集起来,时刻关注着航空公司的活动,说不定可以抢到低价的折扣机票。
趁着年轻,隔一段时间,存够一笔钱,就去远地冒险,因为体力够,能看能玩的时间也多。不要等垂垂老矣,囿于病榻之上,才感叹自由和远方的可贵。
一首吉普赛歌谣里唱到:时间是用来流浪的,身躯是用来相爱的,生命是用来遗忘的,而灵魂是用来歌唱的。
趁着年华正好,去旅行流浪吧,世界很大,到处都有新鲜事发生,这辈子不要只满足生活在当地而已,把握年轻的时间、体力和财力,去探访最大面积的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