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老师版本: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罗老师解读:
名与身孰亲?
名誉、名声、名气与身体哪个更重要?
名气固然是有用的,然而不能因此放弃身体。
名誉:好的名声;
名气:在名誉之上,有点虚幻了。
名誉很重要,但是当我们的名誉突然大起来后,大家就要小心了。
举例:罗博士觉得自己是一个普通的中医工作者,可当代互联网作用下,上了点电视,名气突然大起来了。这对我(罗博士)很好,我传播知识可以更容易,办事更容易,也给我的生活带来一些改善,但是此时必须要冷静,我知道自己没那么大本事,就是会治点小病,大病我也不一定能治明白,可是因为这个名气,每天有几百份求诊信,大家往往误以为我是个像古代中医一样了不起的人。所以我现在很少录节目,只想要踏踏实实讲好国学经典。我觉得名气带来的名气和烦恼差不多是等量的。
现代人太重视名气,甚至要炒作名气,忘了做事的根基,而且还为了名气去应酬、熬夜、在豪门之间游走转悠,身体也会不好的。
启发:我们就在身体的体量范围内去好好做事,名气自然来的,但是你别太在意它。
身与货孰多?
身体与钱财,哪一个更贵重?
钱是重要的,钱可以改善生活,可以做很多事情,但是我们不能只看钱,要尽量把目光放到做事本身上。
启发:大家都知道身体是1,钱财是后面的0,但是大部分人遇到事情感慨两天后,马上就又疯狂地去追逐钱了。
赚钱过程是一个舍得的关系,先有“舍”才有“钱”。舍:做事本身,
现在人很多身体疾病,都是为了赚钱累出来的。上半辈子用健康换钱,下半辈子用钱换健康。如何摆正两者的关系?就是踏踏实实地做好事情,放下欲望。
举例:晨光文具的老总陈湖雄当年十几岁拿着500元去上海创业,到现在没有一分贷款,没有一分风险资金,每年收入几十个亿。在一次经销大会上,他敬酒时,一位经销商问他赚钱秘诀是什么,他说“我得好好回答你”,于是回酒店想了一晚上,第二天是这样回答的:
我赚钱分三个阶段:
1、不敢想钱,因为那时我连吃方便面都成问题了;
2、没有时间想钱,太忙了,每天很多事情要做;
3、不用想钱,目前一年赚20个亿和200个亿都对我的生活没有影响,所以我现在想的就是如何让员工更幸福。
罗博士认为这个感悟特别好,陈湖雄能按着自己的节奏走,且三个阶段都没有想过“钱”。
启发:我们可以有理想有目标,但是要把注意力放在做事上,那些结果自然而然就来了。
《道德经》讲的就是“名利、地位”与“踏实做事”的关系,如果这个搞明白了,你自然也就能搞明白“名与身”、“身与货”的关系了。
得与亡孰病?
得与失哪个是痛苦的?
病:糟糕、痛苦。
得失都不重要,只是一个结果,我们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可以。
人生心灵的大多数痛苦,都是来自“得与失”,几乎七情都与得失有关,而七情又是疾病的根源。
我们要看清得失是相互转化的,得到都是要有付出的,失去时也不一定就是失去,这个世界是变化的,没有真正的得到和失去,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所以得失都不重要。得到就喜,失去就气,这是我们的动物性,我们还是要克服向上走的。
举例:国外做了一个调查,中彩票的人大部分都是“悲剧”收场,又重新归于贫穷。
启发:好好做事吧,得与失让老天决定吧。但行善事,莫问吉凶。
甚爱必大费:
过分的贪爱会导致很大的损失。
这里的“爱”,爱的是虚幻的东西——名利、地位等外物和结果。
太想得到一定会有大失去,不能过分的追求。
举例1:喜欢女明星的企业家,喜欢浮光掠影,但是做企业却需要严谨,这两股能量恰好相违背,所以一般这样的企业家经营都会失败。
举例2:贪官。
多藏必厚亡:
越想多积累财富(名利、地位),越会失去很多。
藏:收藏、藏起来;
厚:多;
亡:失去。
这里分成两个角度去解释:
1、“多藏的过程”会让你厚亡,赚5000万一定比赚5000付出得多的多,所以就是“厚亡”;举例,罗老师一个朋友,别墅非常漂亮,但是他每天凌晨3点下班,8:30上班,根本享受不到他的别墅;
2、“多藏”以后,也可能“厚亡”;
举例:富不过三代。
多藏,一般藏的都是名、利、结果,其实我们应该忘掉那些名利结果,做事态度认真,这才是给孩子留下的好的遗产。
老子写完这么有价值的《道德经》,把自己隐去的非常好,我们做学问,没有一个具体的证据来证明老子是什么年代的人,何时生何时死,坊间流传的都是传说。
故知足不辱:
如果知道满足,就不会遭受侮辱。
“知足”不是懒惰的借口,不是安于现状,而是说要对做事的结果(名利地位)知足,忘记它们,然后要认真做事,自己祈求的东西自然会来,但是你还是不要太在意它。
老子看重的是“做事”本身,不看重的是“做事带来的结果(名利地位)”所以老子是对后者知足,因为它迟早会来,只要你对于前者认真就好。
举例:你是不是给领导送过礼呢?你送礼是因为想从领导那里获得资源,可是事情却没有做好的话,得到或得不到那资源,或许都会让你遭受耻辱。
启发:没有任何必要去讨好任何人,不送礼,知足不辱的状态,往往是做好事情的最佳状态。
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知道适可而止,才能长长久久。
殆:死亡。
作为领导,地位即便很高,也要知道要把利益让给员工,无我(名誉地位利益)利他。做事要向善且不要停,对于个人的名利地位的追求则要停止。
做事不要停,对于欲望要知道停。
举例1:不要太在意孩子的名次,而是要在意学习本身,找到学习的乐趣。
举例2:罗老师当时把“收视率0.2”的目标忘记(这就是“知止”),一心就想把节目做好,踏踏实实地做好事,最后收视率“4.86”。
谢谢你的点赞~
以上正文内容均来自喜马拉雅听上罗大伦博士的“每天聊点《道德经》”,纯属个人学习笔记,如果您想听原版可以自行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