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内容
第四课 古代诗歌教学
一古诗教的“意”与“境”
古代诗歌教学,也要追求“意”和“境”
得意,就是抓住古代诗歌的特点,按照古代诗歌的规律教学。
有境界,就是在“得意”的基础上“有我”,有自己的思考和追求、个性和风格。
古诗教学在“得意”的基础上追求有“境界”:
1在类型化中凸显非类型的教学内容
古代诗歌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在一定量的古诗阅读和欣赏中认识古代诗歌的典型化与类型化;同时,在这个基础或者说是在这个过程中体现不同作者、不同作品的个性特点的学习价值。
2在基本欣赏路径中寻求突破性教学策略
古人诗歌欣赏最基本的路径:由“言”而“明象”,由“象”而“尽意”。
突破路径:
(1)舍“言”取“象”——“合上书”想见诗人所“见”
(2)舍“象”取“意”——在自自然然的朗读中体悟诗人之心
(3)因“意”悟“象”——借“诗人之心”看诗中之“物”
(4)因“意”取“义”——以“诗人之心”得“诗外之心”
(5)因“象”得“言”,因“意”悟“言”——通过“诗中所见”“诗人之意”解读“诗人之说”
3在作品个性中发现个性化的教学活动
读后感悟:
行走在“诗意”与“写意”之间
—— 也学《蒹葭》
黄厚江老师教学《蒹葭》,采用比较欣赏的方法,通过《诗经·蒹葭》和琼瑶据此改编的《在水一方》的多角度比较,将阅读与欣赏两方面的教学内容融合到一起。
《蒹葭》在部编教材八年级下学期教学,教学时变通黄厚江老师的教学创意,增加了两组语言训练。
一朗读体会,用语言文字展诗之美。
写下:
《蒹葭》之美在音韵。押韵、句式、节奏、叠字等语音特征有规律的反复,所形成的听觉上的审美感受,使得诗歌重章叠句,回环往复,具有独特的音韵美。
《蒹葭》之美在……
1.再读诗歌,品析诗篇,执笔再续诗之美。
学法指导:①你可从诗歌的内容、人物、主旨、诗风等着笔。②仿照示例,在练习本上,写下你对诗歌之美印象最深的一点。
二唱读本诗,你觉得“伊人”是谁呢?
宋代理学家朱熹曾说过:“所谓彼人者,乃在水一方也,上下求之而皆不可得,然不知其何所指也。”(认真思考,小组研讨,时间5分钟)教师明确:“伊人”可以是恋人、知己、贤才,也可以是理想、信念,总之,它就是我们心中的一切美好。
拓展:时代人物的“伊人”是什么?时代楷模张贵梅的“伊人”是将山区女孩送出大山;共和国勋章钟南山的“伊人”是呼吸慢病防止走出中国特色;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伊人”是禾下乘凉梦。
参照示例,仿写:
屈原直言进谏、惨遭流放,却依然宣言“吾将上下而求索”,他追寻的伊人叫“美政”。
愿古诗文教学更加朴素而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