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雄教授曾经说过:让孩子开心的玩,让教师有效的教,也就是顺应孩子的发展,又要将孩子的发展纳入社会需求的轨道。
真正的让游戏贯穿孩子的整个生活,让生活充满乐趣。在现实中的很多时候,我们虽然嘴上说着游戏是孩子的,但是在大多数的课程活动中依然是教师做好课程预设,孩子跟着老师的节奏来游戏,许多游戏活动只是走马观花,孩子们在老师的带动下游戏,缺乏自主性。
怎样是真正的把游戏还给孩子,体现游戏自主性?我们在多次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进行学习和研讨后,决定试着放手:让老师踏踏实实在旁边做个观察者,让孩子选他所想,做他爱做的事情 。
放手一:尊重孩子身心的发展特点,让孩子玩他们喜欢的。
在许多大量的教学案例中会发现,凡是能够让孩子一直坚持下来的活动都是他喜欢、感兴趣的活动。只要孩子喜欢,教师能够适当的抓住他的兴趣点,结合他的生活经验,不断引导深入提出新的问题,孩子就会不断深入探究事物的发展或变化,在这一过程中不仅不会影响孩子的对于活动的积极性,反而在孩子不断探索研究的过程中,他的知识经验、情感经验、技能经验都在不断地提升和增长,会让他更加深入地进行游戏。
例如:大班的一个孩子从家里带来了蚂蚁工坊,一下子调动了全班的兴趣,所有关于蚂蚁的疑问蜂拥而至。于是,在家长们的大力支持下,孩子们开始决定在班上观察并养蚂蚁。
可是该怎么养蚂蚁呢?在和孩子们聊天的过程中,教师发现孩子们对养蚂蚁的知识了解的并不多。于是,在与孩子们协商之后一起制定了蚂蚁工坊计划:首先一起通过身边的人和网络了解了蚂蚁的生活习性和饲养知识,然后发动每个小朋友用废旧的盒子制作“蚂蚁的小屋”......
在孩子们从接受——决定——自己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再解决的过程中,不仅仅让孩子们了解蚂蚁的成长的知识,获得经验的积累,更重要的是获得积极而充满爱的体验。孩子们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公主、小皇帝到能细心地照顾这些弱小的生命,逐渐地变成了有责任心、有爱心的“小家长”,让他们懂得要珍爱生命;爸爸妈妈们的爱心传递,让我们感受到强大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