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水做空瑞幸咖啡,再次证明资本是一把双刃剑
今年春节,最为重磅的一个消息无过于浑水做空瑞幸咖啡了。虽然有关此次做空操作,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瑞幸咖啡作为当事方同样进行了否认,但是,正所谓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既然浑水将对象圈定为瑞幸咖啡,其实,正是因为它看到了瑞幸咖啡身上存在的某些问题。
有关浑水做空瑞幸咖啡,笔者并不想要做过多的评论,以免给人留下站队的嫌疑。我仅仅只是想要阐述一下由浑水做空瑞幸咖啡进行思考,反思我们曾经经历的互联网时代以及我们拥趸的互联网模式。基于此,我们找到更多新的,良性的发展模式,而不仅仅只是一味地全盘否定某种模式或者某个公司,最终,进入到良性的发展周期。
其实,早在浑水做空瑞幸咖啡的消息被报到之前,笔者就隐隐感觉到像瑞幸咖啡这样依靠资本运作发展起来的互联网公司,未来必然会因为资本而遭遇挫折。因为如此快速地发展无法让一家公司可以经历一个正常公司应该经历的一切,尽管互联网时代可以极大地加快一家企业的成长速度,但是,如果仅仅只是资本运作式的成长,脱离了公司运行的本质,那么,这样的成长并不是良性的成长,而是一种非正常的生长而已。同时,靠资本输血成长起来的公司,如果无法用良性的业务填补内在的缺憾,到头来只不过是一场空。
透过浑水做空瑞幸咖啡,我们需要反思资本驱动的互联网发展模式,正确看待资本的作用,从而在这样这个新旧技术交替的时代里找到公司发展的正确方式。所以,浑水做空瑞幸咖啡仅仅只是一个特例,但是,这个特例下,透露出来的是互联网公司发展的诸多矛盾和问题,只有正视这些矛盾和问题,我们才能找到正确的发展模式。
回顾整个互联网时代,我们可以非常明确地看出资本和流量是两个不可被忽视的重要元素。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看到了有如此多的公司把资本和流量当成了第一要务,想尽一切办法与两者产生联系。虽然资本和流量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成就一家公司,但是,资本和流量同样可以让一家明星公司拉下台来。早在瑞幸咖啡之前,就有过很多类似的案例,因此,资本是一把双刃剑,并非万金油。
资本只能带来发展,无法给予成长
的确,借助资本的力量,我们可以在很多的时间内获得快速的发展,无论是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还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明星公司都证明了这一点。但是,纵观那些真正良性的发展公司无一不是和资本有着正确关系的公司,一旦无法理顺公司发展和资本之间的关系,所谓的发展或许仅仅只是揠苗助长而已。
对于一个公司来讲,需要一个被市场证明且行之有效的商业模式,借助这样一种商业模式公司才能从弱小走向强大。同时,在成长的过程当中,公司要不断完善自己,不断修正自身的错误,而不是把资本看成是万能的解药。只有这样,一家公司的发展和成熟才不会是依靠资本输血完成的,而是自我造血完成。在资本市场上,才能避免遭遇到像浑水这样的做空机构的觊觎,获得长久发展。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互联网公司都是理顺了资本与自身成长之间的关系。要么是过于依赖资本输血,要么是与资本绝缘,这种方式都是不恰当的。透过此次浑水做空瑞幸咖啡,我们需要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资本只能带来公司的快速发展,无法带来企业的良性成长。只有真正理顺资本与公司之间的关系,两者之间才能相互促进,实现双赢。
资本只能带来流量,无法给予增量
在互联网时代,流量很多时候被人们称作是用户量,并且流量被当成了衡量一个企业是否成功的关键要素。同时,资本和流量之间其实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借助资本,我们可以通过补贴的方式获得足够多的流量,这种发展模式在许多的互联网公司身上得到了印证。正是因为如此,人们才会对资本如此地迷恋。
需要明确的是,虽然资本可以带来海量的流量,但是,这些流量是依靠补贴来获得的,一旦没有了资本输血式的补贴,真正留下的用户少之又少。这种现象在以瑞幸咖啡为代表的诸多互联网公司身上得到了印证。流量其实是一个相对中性的概念,有驱动力,这些流量就会到来,没有驱动力,这些流量就会退却。但是,资本只能给一家公司带来流量。
其实,真正驱动一家公司的并不是流量,而是增量。同流量的中性不同,增量是一个并不是中性的。所谓的增量,其实是改变量。增量才是真正能够驱动公司发展的存在,但是,增量本身并不能够用资本输血的方式获得,而是需要靠自我造血的方式来实现。
从这个角度来看,资本同样是一把双刃剑。它虽然可以为一家公司的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流量,但是,这些流量却无法形成增量。等到流量和增量之间的落差越来越大的时候,公司的危机便会出现,这时,便会被浑水这样的做空机构盯上。这便是瑞幸咖啡被浑水做空的原因所在。
资本只能短期,无法保证长期
或许,在资本市场,很少有人做到巴菲特一样的长期主义,而这同样是巴菲特一再强调投资的奥义在于坚持长期主义的根本原因所在。同巴菲特一样,在投资圈同样有很多人在强调长期主义。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始终都是短期的,说得难听一些是短视的。一旦在很短的时间内无法获得理想回报,他们便会选择逃离。
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再度看到了资本的短期和快进快出的思维和逻辑。资本圈的这种投资的方式所导致的一个最为直接的结果就是几乎所有的创业者都把所谓的模式创新和概念创新看成是全部,以此来获得资本和投资机构的关注。当人们将关注的焦点聚焦在概念本身的时候,所谓的发展或许早已不再基于公司业务本身,而是唯资本至上。
从短期来看,这种模式的确是快速的。但是,随着资本失去耐心,我们又不得不寻找新的资本玩家来填补失去耐心玩家离去导致的亏空。于是,融资,再融资,从机构投资到资本市场成为几乎所有互联网公司发展的主要逻辑。瑞幸咖啡为我们完美诠释了这样一种发展模式,正是因为如此,它才会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获得如此快速的发展。
资本的短期与企业发展的长期同样为我们诠释着资本是一把双刃剑的完美内涵。正是因为如此,我们看到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公司都在通过持续不断地融资拉长资本与企业共存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那些找到了合理的商业模式,并且可以用业务的现金流来弥补资本空白的公司得到了持续发展。那些无法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无法改变资本输血现状的公司便成为浑水这样的做空机构觊觎的对象。
资本的目标是用户,企业的目标是客户
几乎所有的互联网企业都与资本有些某些联系,我们看到的滴滴快的的合并,美团点评的握手,携程去哪儿的统一,口碑饿了么的融合的背后都有资本的影子。出现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和投资机构关注的是用户的多寡,市场规模的大小。因此,资本的目标其实是用户。
资本仅仅只是关注一家企业在某个细分领域占据的市场份额,在它们形成战略上的优势之后,以免进行收割。这是我们看到有如此多的互联网企业在资本的撮合下从相杀走向相爱的根本原因所在。简单来讲,只要能够占据市场,只要能够获得用户,资本和投资机构都可以做。对于一些没有合并机会的企业,资本和投资机构则是会用快速扩张的方式来快速占领市场,为收割用户做准备。
同资本以市场规模为终极导向不同,公司是以客户为终极导向的。这个目标的实现是通过完善自身的业务,不断提升用户体验的方式来实现的。反观那些可以长期发展,并且可以在资本大战中存活的企业,无一不是把客户作为首要目标来看待的。阿里如此,腾讯如此,百度更是如此。
资本的运作逻辑与企业的运作逻辑之间的裂痕最终导致了盲目地依赖资本只会给客户带来伤害,而一旦伤害客户,企业的发展便失去了目标和方向,变成了一个资本实现自我扩张目标,疯狂收割流量的工具。一旦资本不再输血,企业又没有客户作为支撑之后,它的发展便会陷入死循环。遭遇类似浑水这样的做空机构同样变成了一种必然。
浑水做空瑞幸咖啡并不仅仅只是瑞幸咖啡本身出现问题的体现,而是当下所有互联网企业都会遭遇的窘境。真正理顺企业与资本之间的关系,找到两者之间良性发展的方式和方法,才能避免瑞幸咖啡的悲剧在更多的互联网企业身上发生。当互联网落幕成为一种必然,新经济方兴未艾的时候,客观理性地看待资本的作用无疑是转型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