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有一句名言——打败你的,不是你的竞争对手。
出版社如果停留在纸书上,所面对的,是互联网新产品的降维打击。
例如健康科普图书的出版圈,竞争对手是谁?是各个省的科技出版社?是出《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这样的不懂中医药的出版社吗?
不是。竞争对手,是《得到》《知乎》《喜马拉雅》《微信公众号》《网易云课堂》……也包括Rays等等新的互联网内容平台。
做这些内容的平台,叫不叫出版社?不叫。他们做的是什么事情?是帮出版社卖书?帮出版社发现作者?他们可能顺便确实帮我们做了这些的事情,但是他们的核心价值是,开发了适合现在,互联网环境下,新一代读者喜爱的“阅读”产品,抓住了比任何一家出版社多很多倍的用户。
在那些平台上,已经有越来越多各行各业真正的专家在开讲座、在讲视频、音频课程,甚至在使用翻转课堂进行互动式的交流。
早在百年前,就有名言“一图胜千言”,为什么,因为图里的信息含量比文字大很多。那么视频呢?音频加视频呢?音频加三维视频呢?……
所以,我们就要问,这里有没有我们的产品?有人说,平台没有好内容,或者良莠不齐、或者为了流量无下限……但是,你的好作者、专家、最权威的内容却没占领这个领地、更多的读者却去了人家那里。
为什么?因为这是技术驱动的需求变化,做技术的人先发制人了,这就是降维打击。
这些是颠覆我们现在出版模式的新出版、新产品,就算“得到”不叫出版社,其实人家做的就是出版。
比尔盖茨说,人们往往高估了一项技术的对短期价值,但是却低估了它的长期价值。我们从电子书刚刚发展起来的时候的惶恐,然后发现对我们影响不太多,就又变得沾沾自喜起来。
咱们做专业图书出版的人,觉得报纸杂志甚至电视这些媒体会消失,但图书出版不是媒体,所以没事儿。我个人认为,图书,有一部分是媒体、娱乐属性,还有一部分是教育属性。如果,媒体、娱乐受冲击已经毋庸置疑,而如果我们强调它的教育属性,那么在线教育平台对图书出版的冲击就更大。所以不论是从媒体,娱乐还是从教育属性来看,出版的互联网转型都势在必行。
一下子是不是特别有危机感?我2014年一回来,就觉得特别有危机感。所以,我在各个平台上和互联网人聊天、尝试各种互联网社交平台、知识服务平台、在线阅读平台。
所以,不论何时,需要重新出发。
需要探索。
探索,就是需要亲自去尝试。比如在公众号。在简书。在喜马拉雅。在知识星球。
玩,才会玩。
…………
HI,我是简书出版的合伙人、策划编辑、知识服务设计者张瑞喜。
感谢阅读、感谢支持,希望读后有收获!分享你的才能,打造个人品牌,欢迎和我交流。
我的简书号:书香云舍。
我的出版专辑:《创新内容出版》
简书小伙伴已经有三本书《转型王道》《自律》《提问力》经由我的手编辑,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并上市。
你有好内容,想出书,想出互联网+的现代纸书,想出个“作品”,就来找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