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也像我一样因为《挪威的森林》一直无法欣赏村上春树,我推荐你读它哦,因为它才更“村上春树”。
在读它之前,村上春树的书我一直没什么兴趣。高中读《挪威的森林》,不怎么喜欢,又读《1Q84》,连写的什么我都忘了。可能是读惯了国内作家的作品,难以接受村上的腔调,又或许是因为一直住在乡镇,对于村上描写的都市感、小确幸无法产生共鸣。此外还有内里小心思是:村上太畅销太有名了,这么多人说好,(人们总在谈论《挪威的森林》,好像他只有那么一本书似的)可我读不出它好,是我的能力不够?避开罢。如今,读完《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我终于释怀,原来这家伙写得还真好。
这部小说光题目我就很喜欢,两个极端的词汇,尽头与仙境,传达出苍苍茫茫、冷冷萧萧、一望无尽的感觉。框架也妙,分头描写两个世界,慢慢交接。世界尽头大概指内心世界,冷酷异境指外部世界。这样的结构我记得东野圭吾在《分身》里也用过,写两个长得一样的人,住在不同的地方。不一样的是,《分身》里只是由于受精卵分裂而成了两个人,村上更厉害,竟把一个人写出了两个世界。
(摘一部分目录)
1、冷酷仙镜 电梯、无声、肥胖
2、世界尽头 金毛兽
3、冷酷仙镜 雨衣、夜鬼、分类运算
4、世界尽头 图书馆
5、冷酷仙镜 计算、进化、性欲
6、世界尽头 影子
7、冷酷仙镜 头骨、劳伦·巴考尔、图书馆
8、世界尽头 大校
9、冷酷仙镜 食欲、失意、列宁格勒
10、世界尽头 围墙
整个故事拖沓、漫长,却不让人着急。因为当你读时,你自然会觉察出这两个世界是有关联的,好似两个人绕着地球的相反方向走,地球是圆的,他们早晚会碰面的。但你又感到事情绝不会顺利,真相绝不是圆满的,你又害怕他们碰面了。
村上是典型摩羯座,他用常人难以想象的耐心去构筑了一个艺术世界,文中的人、物都有所指涉,好似程序员一样,不断编码,等待着读者去解码。不过我不是能和村上玩侦探游戏的读者,好在村上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即使你无法解码,你也能尽情地享受他的文字世界。我就头脑简单地一贯读下去了。
除了描写的奇特体验——胖女人的美、麻木的现代生活,故事的结局是最令我惊艳的,我以为世界尽头的我,一定会逃出去。因为在世界尽头里的人没有心啊,心是欢乐也是痛苦,没有心的活还是活吗。可是最后他选择让影子逃出去自己留下了,“我不能抛开自己擅自造出的人们和世界而一走了之”。我一开始并不能好好理解。读完后很久,有一阵子我对自己充满厌恶,自暴自弃,。我的一个朋友给传来了的一段话,大意是:我就是我,除了我之外,没有一个人是真正的我。有些人很像我,但都不是真的我。我享有我的悲哀、我的欢乐、我的不堪、我的所有……我从阴影中慢慢走出来,再回过头去想他的选择,我终于有些明白了。
整部书最后被我理解为“找到自己”,这简单的四个字是真的很难。首先,何来定义自己,弗洛伊德说有本我、自我,还有超我。很明显,“世界尽头”代表本我,“冷酷仙境”代表自我。在“冷酷仙境”中,计算士最后算是死去了,因为他的意识核不复存在。也就是说,在自我的层面上,本我是我与他人的本质区别,本我一旦失去,我就几乎消亡了。而在“世界尽头”中,人没有“心”,“心”是对过去生活的体验和记忆,即是说,在本我的层面上,自我是界定“我”的标准。这是一个对立的难题,简直找不到答案。不过村上还是给出了答案,“我除了成为我自身别无选择。”“我自身无处可去。我自身呆在这里,总是等待我的归来。”因此,“我什么也不能后悔。纵使一切都风也似的留下我呼啸而去,那也是我本身的希冀所使然。我脑海中剩留的惟有漂浮的白色尘埃。”
这种选择非消极,却又带着一种强烈的悲哀。
选择接受本我,包容我的一切,“我不能丢下我创造的世界”而不顾,这是一种公正的人生观,带有浓浓的日本精神,面对着无法更改的事实仍然奋不顾身,直面惨淡。
悲哀是,我无法逃脱,我无法完全理性,我既不能洒脱脱地从南水潭中逃掉,逃出墙继续生活,我也无法完全感性,我的选择大多是感性和理性的综合体,它既非完全符合感性的需求,又非完全出于理性的需要,它是游离于感性与理性之外的第三种选择,它可以是胜利,它可以什么也不是,只剩悲哀了。
如果想进一步了解村上春树,还可以看看网易公开课中的方所创作者现场——《杨照:浪漫的村上春树与强悍的村上春树》,杨照分享他这么多年来阅读村上的体验,是一个极佳的理解村上的快捷通道哦3:open.163.com/movie/2014/7/J/H/MA1I1BARD_MAAISFVJ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