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号大咖拾遗君,在《你相信什么,就会看见什么》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
他说,从心理学家麦基写的《可怕地错觉》,明白一个概念:你看到的只是你想看到的。
当一个人内心充满某种情绪时,心里就会带上强烈的个人偏好暗示,继而会导致主体从客体中去佐证。“喜欢某个人或事物的时候,我们的心灵会让自己在现实中搜寻印证,然后再用这些似是而非的印证,来佐证自己的心理预期,最终形成一种‘真是如此’的心理定势。
若是愤怒、仇恨或是怀疑时,我们又会不断寻找材料来强化自己的臆想,在偏执于愤怒、仇恨的情绪里,让暂时压抑的情绪感得以宣泄。”
也就是说:我们所看到的世界,只是我们选择看到的样子。
你相信什么,你就能看到什么。
你相信钱规则,就会发现无数钱规则。
你相信不公平,就会发现无数不公平。而你相信努力,就会发现努力真有回报。
你相信美好,就会发现生活处处有美好。
无独有偶。
在电影《心灵印记》里也有这样的片段:
一对情侣到印度旅行,两人手持一台摄像机坐在同一辆人力车上,摄像机到女子的手里,镜头里都是鲜花、纱丽;
但摄像机一到男子的手里,镜头里尽是垃圾、肢障孩童。
在同一条路上,两个人看到的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每个人只看到自己眼中的世界。
当我看到导师班的作业题里,有篇议“他人与自我”的关系这一作业时,我便想到上述的文章和电影给我的启示。
他人与自我,究竟是什么关系?
台湾灵性作家张德芬说,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那么,他人与自我的关系,是不是就是自已与自己的关系。他人都是镜子,照见的都是我们自己。
亦舒师太也曾说,任何人最后的归宿都是自己。
说到这里,我想到自己的好友小薇。
小薇从小不善言辞,不喜交际,又有点自卑。
她常常看不见自己身上的优点,每日在自怨自艾中惶惶不得终日。
走入社会,参加工作,与同事的关系,也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她常常怀疑别人会背后议论她,说她坏话。
一面在业务上拼命努力,以求出类拔萃;
一面在独处时不断自责,为什么别人对自己敬而远之呢?
在公司一次公开竞聘业务主管的活动上,领导让她报名参加,其中有一个环节是,竞聘人公开演讲拉票,部门同事参与投票,以得票最高者担任主管一职。
这是她始料未及的。业务上、形象上,均已在主管侯选人的前列,然而公开演讲拉票,考验的不就是他人对自己的认可度吗?
她一下子就蒙圈了,想着放弃吧,自已肯定要输的,别去丢人了。
一念自我否定,万象消沉。
她打电话告诉我,自己准备弃权了,我无言以对,同时又为她焦急万分。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明明如此优秀,为何要在关键时刻掉链子呢?遂后,我把自己学习身心灵成长的导师介绍给她,她们整整聊了两天两夜。
后来,她终究还是参加了公开演讲拉票环节,一百二十位同事参加投票,七位竞聘人,她以八十五票拿下业务主管的位置。
我和导师一直在现场,她演讲的时候好像带着光,又好像是一场没有观众,自导自演自我剖析的独奏。
她把自己在公司这么多年工作的心路历程,好坏喜怒哀乐全都真实展现,动情之处,声泪俱下,我感受到她,此次演讲是她与自己的真正和解,台下同事亦是掌声不断,喝彩声不断。
我问导师用了什么方法,说了什么,让小薇转变了。
导师意味深长地说,她眼中的同事关系紧张,只不过是自己的臆想而已,我让她找到自己的心魔。
如何坦诚对待自己的心灵,让自己与自己拥抱,处理好自己与自己的关系,他人与自我的关系,自然就顺畅了……
古老的印度教导里,有这样的灵性四句话:
无论你遇见谁,他都是对的人;
无论发生什么事,那都是唯一会发生的事;
不管事情开始于哪个时刻,都是对的时刻;
已经结束的,已经结束了。
是啊,没有人是因为偶然进入我们的生命。
每个在我们周围,和我们有互动的人,都会与我们发生某种或深或浅的关系,也会发生一些事。
透过这段关系,这些事,也许要教会我们什么,也许要协助我们改善眼前的某个情况,也许是让我们看到隐藏着的另一个自己。
生命就是一场关系。
有时我们不能接受的他人,或许就是自我内在,不接纳自己不完美的外在显现,提示我们自己心灵或灵魂到了哪个阶段。
张小娴说,你是谁,就会遇见谁。
你先成为什么,然后才能遇到什么;
你成为什么样的人,就会遇见什么样的人;
你成为什么样的人,就会吸引什么样的事;
你成为什么样的人,就会成就什么样的人际关系。
世间所有的关系,从来都是你对自己的选择。
所谓的他人,都只是一面镜子,照见的都是自己。
因为,没有任何一片雪花会因为意外落在错的地方。善待自己,爱你的存在,让自己快乐!
他人与自我的关系,就是自己与自己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