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一号的晚上,2017年花滑世锦赛男单决赛在芬兰赫尔辛基拉开帷幕,22岁的羽生结弦顶着短节目失利的巨大压力,在自由滑中绝地反击,不仅拿下了冠军奖牌,还再一次刷新了国际滑联男单自由滑的世界纪录。赛后,当记者问起他对自己的表现有什么感想时,这个刚才在冰场上散发着王者气息的年轻人此时却像个孩子一样,他甚至没有直视镜头,眉目低垂却万分诚恳地说了一句:
“Finally,I can say I did work hard every day”.
终于,我可以说我每天确实努力训练了。
这句话让守在电脑旁看直播的我几乎是在一瞬间便泪流满面。一天前那场失利的短节目让他倍受争议。虽然不过才22岁,但对于花滑这个偏爱少年人的体育项目而言,羽生已经是一名老将,多年来天生的哮喘和高强度的练习,让他的身体一直负重前行,于是有人说他已经英雄迟暮;作为竞技体育项目的运动员,羽生从来不掩饰自己对金牌的渴望,对自己的训练也十分有主见,甚至有时会与教练产生分歧,于是在赛季初成绩不稳定的时候便有人说他胜负欲过强又骄傲膨胀;而提前录制完毕的一些商业代言在比赛期间播放出来时,又有不少人开始质疑他的努力,说他商业化,不务正业……尽管这个赛季到世锦赛之前,他所参加的所有比赛成绩非金即银,但当世锦赛短节目发挥失常时,不少人的反应就变成了“看,果然如此,他已经不行了”。没有人在意他由于上个赛季积累的伤病而不得不接受手术,在漫长的手术恢复期,他完全远离冰场,以至于六月份重新上冰的时候,他连最基础的跳跃都无法完成,脚伤也并没有完全恢复,身边的人劝他放弃这个赛季,他却坚持练习,根据自身情况练习出新的四周跳,选曲,编排新的节目……在这个过程里,他所承受的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上的压力,都可想而知。而他所付出的努力,也是不言而喻的。可那又如何呢?当世锦赛短节目失利时,他还是备受争议。甚至在网络社交平台上,那些在他屡破世界纪录时对他交口称赞的名人们,也在那一晚发出了“对羽生的表现很失望”这样的评论。而当他在自由滑完美clean,既拿下了世锦赛的金牌,又再创国际滑联男单新纪录的时候,前一天还对他失望的那些人们又立刻为他送上祝福,称赞他,追捧他。
这样,你是不是就能够明白,他的那句“终于,我可以说自己每天确实努力训练了”里面,包含了多少他不愿去诉说的委屈,那是怎样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明白,而我之所以会在听到这句话的那一刻泪流满面,大抵是因为,这句话让我想起了自己曾经的一小段经历。
那是大四的时候,因为学业成绩和科研成果都不错,所以顺利地拿到了保送名额,不必像其他考研的同学一样,每天早出晚归地泡在图书馆里。于是,我便一边做兼职,想要给自己的研究生生活提前贮备些生活费,另一方面,也在积极地阅读文献资料,准备自己的毕业论文。我是一个对论文很纠结的人。从结构到遣词造句,我总是抱持着不破不立的想法,不断地推翻自己几乎已经成型的构架,然后重新来过,直到自己觉得满意为止。朋友们看着我一次次把好不容易码出来的字儿一行一行的删了又写写了又删的时候,都心疼我的键盘。然而,当我满怀期待地把最后的成品送到指导老师的面前时,老师却是全程皱着眉头看完,最后给的评价是:“我也不知道你保研了以后都在忙些什么,写论文写的,明显是为了应付差事而匆忙赶出来的拼凑制作……”
拼凑制作,这四个字犹如一盆冷水,将我全身上下浇了个透心凉。我跟老师说,这篇论文我准备了半年,改了很多次结构,可老师在给出那样一句评价之后就不屑于再理我了。
真的有这么差吗?删删改改写了那么久,居然就得到了这样一句评价,我是真的委屈。可想想,自己的指导老师毕竟是学报主编,平日里审读的都是十分高水平高质量的文稿,与那些专业领域的老师们写得东西相比,我的这篇文章,大概也就是一篇拼凑之作的水平吧!可是,无论如何糟糕,我也确实用心写了,有任何问题,只要老师给我提出意见,我总会努力去修正的。但当我向老师征求修改意见的时候,老师的回答则像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他说:你这篇文章,要改就得大改,你哪里还有那么多的时间,更何况你的心思也不在这儿,也别改了,就这样吧!
从老师办公室出来,我一路哭回宿舍的。老师并没有骂我,但足以让我无法释怀。而我天性拧巴,属于那种如果有什么事情如果没有做好,那么不用你批评我,我自己就先把自己骂死了的性格。所以后来近半个月的时间里,我用闭关修行的精神把整篇论文又给折腾了一遍。重新发给老师,得到的回复是,比上一次好点儿,就这样吧!
后来,那篇论文评上了院优,但因为保研资格里本来就有这样一项要求,结合导师之前的评价,我觉得这大概是学院给我的一个台阶,不想我太丢人。而过了半个月,我又接到通知,让我调整论文格式,说是论文过了评了校优,现在要送出去评省优。省优评选是个漫长的过程,漫长到我后来已经放弃等待这个消息。只是,那之后的很长时间里我的心里都有一个结,它让我每一次见到那位老师时,都会不由自主的紧张,怂到跟老师打个招呼都不敢大声,打完招呼就安静的低下头,像个犯了错的蘑菇一样。直到隔年的四月,我接到电话,让我去领证书。我有些惶惑的问到:什么证书?对方说,你的毕业论文不是评了省优嘛,现在证书发下来了,你过来领。
挂了电话,我就特别没出息地又哭了。羽生的那句话,是我当时最直观的心理写照:终于,我可以说写毕业论文的时候我确实努力了,我真的没有用拼凑的作品应付差事。而给我说出这句话的底气的,无非就是那一张小小薄薄的证书。而对于羽生而言,这块让他心心念念了两年的世锦赛金牌,在经历短节目失利后几乎又一次要失之交臂的金牌,毫无疑问便是他的底气,对于所有的质疑、嘲讽甚至是诋毁,这总是最有力的回击。
要怎么说呢,从很小的时候起,我们就被教育着“要看重过程,只要你努力了,结果如何其实不重要”,可当我们完全接受了这种价值观的时候,却发现,这个世界远比你想象的要功利和现实。没有结果,谁真的关心你努力的过程呢?过程和结果之间,没有什么优先级,你想要向别人证明自己努力过的最好方式,就是去拼得一个很好的结果,而绝不是口头上说说。否则,在这个所有人都强调自己的时间很宝贵的时代,又有几个人愿意听你如何努力却没有成功的心路历程呢?又有几人能够理解你的无奈与不甘呢?你委屈也好,难过也罢,但你能做的也只是继续去努力,然后用更加强大的自己去创造不一样的辉煌,否则,即使你努力到生命的尽头,别人能给你的也只是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