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家一时爽,一直宅家一直爽。
左手可乐,右手薯片,床上一躺,手机一刷。
就算手机没拿稳砸脸上,翻个身也要继续躺下去。
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宅不仅是一种生活习惯,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确实,快递、外卖等行业的发达,让人足不出户就可以快乐生活,甚至倒垃圾也可以委托外卖小哥顺便捎带,完全不需要出门。
甚至,连床都不用下。
但前一阵的一条新闻,让知酱现在想想都有些后怕。
南京一名21岁的女生,为了准备期末考试,整日宅在床上。
除了吃饭、上厕所,几乎不下床。
躺到第三四天,她就发现身体开始有些不对劲。
先是小腹疼,再是臀部疼。
直到第五天,整个左腿肿胀发紫,比右腿粗了足足7厘米。
到医院检查,结果是得了下肢静脉血栓。
如不及时救治,极有可能导致肺栓塞,或因血栓后综合征,形成猝死。
只是犯懒在床上多躺了几天,就险些丧命,估计有人会说这是极端案例。
可久坐久卧带来的健康损害,真的被大大低估了。
1
久卧久坐当心猝死
下肢静脉血栓,原本是由各种原因,尤其是骨折导致的卧床引起的,并不会给常人带来困扰。
可由于长期卧床,血液流速慢,处于高凝状态,腿部血液开始淤积,血栓也逐渐形成。
它的危害,并不仅仅在于块状物堵塞血液流动。
血管外科医生张曙光介绍,周围静脉血管中形成血栓后,血栓会从血管壁上脱落,并随着血液流动到身体其他部位。
一旦血栓进入肺部发生堵塞,就极有可能会发生肺栓塞。
肺栓塞患者会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危险率和死亡率非常高。
2018年1月,一位年轻女记者崴脚几天后昏迷,抢救无效死亡。
只因为她崴脚后久坐不动,引起肺栓塞,最后致死。
还有血栓后综合征,严重也可导致猝死。
更要命的是,约有50%的患者,几乎没有明显症状。
也就是说,南京的小刘同学,出现一侧腿部肿胀的现象,并能够及时救治,已经算非常幸运的。
你可能还觉得血栓和自己无关,但一定有过蹲了很长时间后腿麻脚麻的经历。
长时间保持蹲势时,被挤压的神经传输不畅,这种挤压产生的血管堵塞,也会使得麻木的那部分身体,肿胀、发白甚至发紫。
血栓,可以理解成这种现象的最严重后果。
所以,千万别觉得血栓离自己很遥远,久坐久卧的你,其实一直被“血栓”盯着。
广州大一新生新生小欧,熬夜到凌晨两点在网上抢购东西后,准备躺下休息。
一小时后,他右手开始剧烈抽搐,大约持续了三分钟。
小欧当时没太在意,可之后几天,每晚他的右手都会“抖上一抖”。
经过检查,医生诊断他是脑血栓引发的继发性癫痫。
原来小欧平时不爱动,喜欢宅在宿舍玩手机,吃饭靠外卖,熬夜成习惯……
这些都成为了血栓发作的诱因。
医生更是吐槽,年初时已经收治一位连打四十小时游戏诱发脑梗的17岁患者,还有一位因熬夜引发中风的25岁IT男……
这种传统印象中的“老年病”,已经越来越多出现在年轻人身上。
2
这四类人
需要重点防范血栓
肺栓塞是血栓更为严重的后果,呼吸困难、咳嗽、胸闷、胸痛、咯血都是可能出现的症状,严重时甚至会突发猝死、休克。
据统计,美国每年新增的60万左右肺栓塞病例中,未经治疗的患者病死率达25%-30%。
而下面这些人群,更要留意患上肺栓塞的风险。
孕产妇
长期卧床,是中国产妇在生完孩子后,几乎都要面临的状况。
老人都说坐月子时讲究静养,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恨不得除了上厕所,一天都不下床。
不科学的产后护理,也让肺栓塞偏爱上了孕产妇群体,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
2018年,35岁的张女士做了试管婴儿手术。
担心婴儿的状况,张女士长期卧床,连喝水上厕所的频率都减少了。
手术一周后,她去卫生间时突然晕倒。
苏醒后还是感到胸闷、呼吸困难,最终北大人民医院确诊其为“双肺动脉主干大块血栓栓塞”。
女性在妊娠期时,血液比平时更粘稠,本来血液流通就会不畅,再加上长期卧床,更容易患下肢深静脉血栓。
所以,孕妇在生产后,千万不要习惯懒在床上,适当下床走动、或者在床上做做腿部活动,都比一直不动对身体更佳。
久坐久站人群
4小时左右不动,就会增加静脉血栓的风险。
坐在办公室长期操作电脑的白领,长时间乘坐飞机、火车等交通工具的人,都需要时刻警惕静脉血栓找上门。
今年春节,70多岁的王大爷从东北乘火车回南京过年,在卧铺上一躺就是30个小时。
下车后,腿肿胸闷,呼吸困难,儿子马上把父亲送到医院急救。
医生诊断其为急性肺栓塞,经过治疗才脱离危险。
人在久坐后,下肢血流减慢,肌肉收缩减少,血栓发生率就会提升。
而久站,也会使小腿肌肉紧张,血液回流受影响。
老师、办公室职员、司机……这些需要长期坐立的人群,都要增强预防意识,隔一段时间就活动下身体。
长时间乘坐交通工具时,也注意起来走动,活动按摩腿部肌肉。
吸烟人群
2013年发表于《循环》杂志上的研究,在6年间调查了116万受试者。
结果表明,吸烟者静脉血栓栓塞的发病率,明显高于从未吸烟者。
2014年,25岁的胡先生在家中突然胸口疼且心慌,被送到武汉市中心医院。
医生询问后他,知道了他是个“大烟枪”,就猜测可能是肺栓塞。
CT血管造影后,果然发现他肺动脉左右主干均存在血栓。
胡先生说,他平常在家,就喜欢躺着玩手机,嘴里还要抽着烟。
他身体本就肥胖,是肺栓塞高危人群,再加上一根根烟不停抽,才直接引发了这次凶险。
烟雾中含有大量一氧化碳,吸入过多会使血管缺氧,尼古丁也会让脑部血液变粘稠,增加血栓风险。
口服避孕药女性
2017年,张女士突然胸口疼痛难忍,难以呼吸。
被送到医院后,医生一再追问,她才说自己之前服用了5个月的避孕药。
医生立刻检查了她的其他指标,确诊她为多发肺栓塞,且伴有肺梗死。
口服避孕药会引发肺栓塞,是因为其中含有的雌激素,会促进肝脏合成和凝血相关的血清球蛋白,增加血栓风险。
通常口服避孕药是安全的,但很多女性服用时不留意说明书就随意服用,甚至听信避孕药祛痘等说法,长期服用避孕药,再加上个人身体原因,诱发血栓疾病。
所以,服用避孕药一定要看好说明书中的禁忌,如果出现不良反应,切记及时就医。
3
身体正常运转
需要定期活动来调节
稍不留意就可能患病,还总是来得猝不及防,肺栓塞堪称“隐形杀手”。
但在生活中多加留意,肺栓塞绝非不可预防。
保证一定的运动量
肌肉的收缩舒张、关节的连接和扭动、血液输送氧气与养料、皮肤的弹性,都需要运动来调节。
宅在室内,固然轻松愉快,也让身体短时间内得到了最大的放松。
可是长久的坐卧,使部分肌肉无法舒张,关节得不到扭动,血液流动缓慢,神经受到压迫……必然会产生众多健康问题。
无法运动,也要多活动
有人要说了,不是我想久坐,是工作让我不得不坐。
运动可能难以实现,但也要尽量多活动。
生命时报总结过一份日常运动金字塔表,标注了人们正常活动的占比程度。
尽量避免久坐久卧,进行日常的家务、逛街等活动,已经能占到合理运动量的一大部分。
每隔1-2小时起来走动走动,抖抖手脚,都比长期不动要好很多。
哪怕隔一阵去接杯水也好,既能多喝水,又能保证身体活动,一举两得。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除了动起来,我们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减低血栓患病的风险。
适量饮水。成人一天的水摄入量在2000-2500毫升为宜,保证合适的水摄入量,既能减低血液粘稠度,也利于身体其他方面的健康。
避免大量吸烟饮酒。尤其是在长时间乘坐交通工具前,更要留意烟草引起的血管收缩、血压上升,以及酒精带来困倦从而减弱活动能力。
穿着合适的衣物。生活中尽量选择宽松的衣物,尤其是久坐人群,过紧的衣物也会影响血液的流动。必要时可以选择穿弹力袜,促进静脉回流。
别嫌知酱啰嗦,千万记得关心自己,多动一动哦~
参考文献:
[1]Ekelund, U et al. Physical activity attenuates the detrimental association of sitting time with mortality: A harmonised meta-analysis of data from more than one million men and womenLancet; 28 July 2016; DOI: 10.1016/S0140-6736(16)30370-1
[2] Gu MJ,Huang QC,Bao CZ, et al. Attributable causes of colorectal cancer in China[J]. BMC Cancer,2018,18(1):38.
[3]Van Blarigan EL, Meyerhardt JA. Role of physical activity and diet after colorectal cancer diagnosis[J]. J Clin Oncol, 2015, 33( 16) : 1825-1834.
[4]Furie B, Furie B C. Mechanisms of thrombus formation[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08, 359(9): 938-949.
[5]袁筱.肺栓塞与肺炎患者临床特点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8.
[6]韩雨晴. 久坐行为、锻炼与睡眠的关系[A].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心理学分会、中国心理学会体育运动心理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会后版)[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心理学分会、中国心理学会体育运动心理专业委员会: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心理学分会,2018:1.
[7]宋超,李宏汀,王春慧,郑涵羚.久坐对脊椎肌肉sEMG信号的影响[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16,43(06):746-750.
[8]王娅,孙娟,邓楠,张晓义,何红.久坐行为干预在2型糖尿病患者及其高危人群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8,21(34):4283-4288.
[9]张慧,史圣华,莫日根,吴佳红,陈佳,孙博.痔病发病原因的总结与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05):43-44.
[8]郑晓金,李凯,欧凤荣.结直肠癌相关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8,21(10):1196-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