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关键词来自喜马拉雅蔡康永的情商课,里面讲的事例让我有很多触动。
父亲离开我们以后,在我和母亲交往的过程中,母亲坚持自己住,一来她的房子也宽敞,二来,她有不少个人生活习惯和我们不大一样,比如有自己喜欢的综艺节目,喜欢吃的食物、起居时间不一样等等。随着母亲年纪越来越大,她会在内心觉得自己做什么事情都不如从前利索,会做不好,有时候会产生怀疑,自己是不是没有用或者对孩子们来说不再那么重要?此时,我的孩子已长大,高中生了,个头甚至比我还高,而母亲的需求则像个小孩子。我对她给与细节描述型的赞美比单纯的赞美会让她更开心。我在赞美她任何进步和表现的过程中,加上描述性地细节,让她觉得,我真的是看到了她的进步,我是在用心赞美她,不是在敷衍她。正是通过这样的描述性赞美,竟然进一步拉近我和母亲之间的距离。比如在她完成家务活或每天进步一点点的学习上,哪怕有了一小丢丢的进步,我都给予她描述性的赞美,让她很是欣喜。让她从内心觉得,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我还是有用的。
有时想想,的确是这样,每个人都希望被认可,被认同,都希望找到一个懂自己、一个尊重自己的人和内、外部的环境。很长一段时间,母亲因为好强,在她个人独立生活的空间中,不希望我们过多的去帮助她,她愿意自己完成属于自己的事情。而此时我们作为父母唯一的至亲,只需要说一句带细节描述的赞美就好。
虽然不在同一个空间,也能通过这种方式,表达我对她的喜爱和认同,她非常开心。人和人共处就是这样,互相激励,互相安慰,不然,碰到些挫折,一定会坚持不下去。毕竟,我们的父母也不是完人,她们也是第一次做父母,她们也需要被鼓励、被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