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城市发展的需要,农村外出打工的人是越来越多了,年轻的小两口出去工作,留下了年幼的孩子,随着爷爷奶奶生活,现在又赶上了二胎政策,老两口的责任就又更重了,接送大的上下学,还要照顾小的生活起居。
现在很多村子里几乎都是留守儿童和老人!
有的年轻人说趁着孩子还小就先出去挣钱,等孩子大了,读小学了再回来陪孩子读书;
有的父母做生意,为了挣钱,直接就把孩子扔给保姆;孩子为了得到父母的关注,就会惹是生非,叛逆,那个时候父母却在责怪孩子,说孩子不听话!
就像我小妹和妹夫,从孩子生下来就给爷爷奶奶带,他们就觉得孩子小,什么都不懂,只有现在趁着孩子小,多挣点钱才能在将来给孩子更好的生活!
可是事实上是,因为爷爷奶奶不善于表达,和孩子沟通交流少,孩子一直到两岁多才会说话!三岁多读幼儿园以后在学校也是不爱和同学小朋友交流!
爸爸妈妈给她打电话视频她也不怎么说话!话很少!常常很爱哭!偶尔说几句话都会让人很心疼!
开学的时候她爸妈已经出去打工了,她给奶奶说,我爸妈都不爱我,为什么别人都是爸妈接,而他们就不接我呢?
有时候想想这根本就不像哥孩子所说的话!可是这就是一个四岁的孩子说的话!让人既难过又心疼!
有的年轻夫妻没有老人帮忙带孩子,只能妈妈自己带,但是还是要生活的呀,那么爸爸就只能出去打工挣钱;那这样的家庭就缺少了父亲的陪伴;
但是这个社会中这样的父母又何止千千万万!
每个父母都有自己的苦衷,我工作忙;我要挣钱;我要做生意;我要上班;
大家都有千万种理由,说明没办法陪伴孩子!
如果说孩子的成长是从种子长成树苗,再从树苗,长成大树,爸爸妈妈的陪伴,就是这颗种子萌芽、长高、长大的土壤,带给孩子充足的养分。再高的技术,也不可能无土栽培出一棵大树。同样,再好的养育理念,也不可能“隔空”培养出心智健康、独立自主的孩子。
一、父辈异地带娃不可取
就像大多数父母一样,剩下孩子就给双方父母带!自己则是出去挣钱。
同样一些不能长时间不上班,又不放心保姆带孩子的爸爸妈妈,会选择把孩子送到外地自己的父母家里,由祖辈照看,直到孩子能上幼儿园了再接回来。从对孩子心理造成的负面影响来说,应该放弃这种选择。
孩子一出生,就需要与他的主要看护者建立亲密的情感关联,他从这种亲密关系中获得爱、信任与安全感。主要看护者,最理想的情况,自然是爸爸妈妈,这样才能为孩子一生的积极情感打下良好基础。
如果孩子不在爸爸妈妈身边,主要看护者换成姥姥奶奶,那么姥姥奶奶实际上是扮演了妈妈的角色。等到孩子被接回父母身边,孩子的情感纽带,会面临大人难以想象的惨痛撕裂。这种撕裂的痛苦,即便孩子长大后已经忘记当年的具体经历,仍会长留在他的心底深处,成为难以愈合的心理创伤。成年后可能在某种情形下发作,成为成年人的心理问题。
而且,由祖辈异地带大的孩子,他和父母的关系中,会有一道看不见的鸿沟,经年难以弥合,或者表面弥合,内里仍在。成年后与父母的争执、对峙、关系紧张,正是在那时埋下的种子。
二、爸爸不能缺席
妈妈对孩子再多的爱,都抵不过爸爸缺席孩子的成长给孩子带来的情感缺憾。
有的年轻夫妻没有老人帮忙带孩子,只能妈妈自己带,但是还是要生活的呀,那么爸爸就只能出去打工挣钱;那这样的家庭就缺少了父亲的陪伴。
因为和妈妈生活在一起,童年倒不至于过得不好,但是全家团聚后,还是经过挺长一段时间,才和爸爸熟悉起来。最初孩子都会觉得爸爸是陌生人,有没有这种感觉呢?
如果爸爸由于工作原因确实需要长期在外,也应尽可能创造全家人在一起享受高质量家庭生活的机会。爸爸在外地,有条件,妈妈和孩子可以随行,无法随行,那么所有的假期,都可以利用起来,或者爸爸回家,或者妈妈和孩子去和爸爸那里生活一段时间。
三、调整生活形态,为陪伴孩子腾出时间
我一个邻居,原来夫妻俩一起跑工地,常年都会不在家。夫妻俩在一起挣钱基本上工资还可以!但是当他们有孩子以后,为了能很好的陪伴孩子,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夫妻俩决定放弃之前的工作,留在家里陪孩子。
虽然他们现在的工作没有以前干工地那么高的工资,但是至少他们一家人现在在一起很快乐!也少了异地分居的尴尬!也少了不少矛盾!
说白了也就是事业和工作不能影响生活品质,一旦有冲突、需要权衡,那么放弃或者调整事业和工作中影响到生活的那部分。
调整自己的生活形态,削减工作、家务之外的占用个人时间的活动,看电视、逛街、外出应酬、二人世界、上网闲逛、打游戏,这些个人娱乐性质的时间,都可以省出来,为陪伴孩子让路。
也许会有说这样会不会牺牲太多,但是事实上,如果带孩子的方法得当,陪伴孩子也不单纯是花更多的时间,爸爸妈妈个人生活的品质也可以完全不受影响。
即便是真的需要大人牺牲一些娱乐,也是值得的。那些事情,什么时候都能做,而孩子只会和父母共同生活十八年,孩子心理和行为发展最关键的,也就是从出生到三岁那几年,无论是从责任还是从爱的角度来看,父母为孩子做这些,都算不得牺牲。更何况,陪伴孩子一点一滴的成长所能获得的快乐和幸福,只有真正去做了,才能体会。
父母的陪伴关乎孩子的一生发展,为人父母者做再多的努力,都应该,都值得。
当我们明白了为什么要陪伴孩子的时候,那么我们就会想着究竟如何做才能给孩子最好的陪伴呢?
有的父母会说,我的孩子很乖,一天除了吃饭睡觉,都会待在电视机前看电视,我一天都是陪着他的。这种陪伴有益吗?可取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一、陪娃的首要原则,陪伴,人在,心也要在。
在家,听他们说话,和他们聊天;
孩子找爸妈说话时,无论说什么,爸妈都要看着他,认认真真地听。听他们讲新魔术、讲学校某个淘气的同学、讲老师课上讲的有趣的事、讲高木直子如何爱吃拉面、讲刘备的大耳朵长胳膊、讲他们微信朋友圈的学霸学渣段子……只要孩子在讲,讲多长,大人多听不明白,都不打断。
孩子想聊天,我们就聊天,天上地下聊什么都好,半小时、一小时都没问题。不要不耐烦。
做好吃的饭菜、陪他们一起吃;给孩子做爱心早点,下午孩子放学回来能吃到妈妈亲手做的可口的饭菜。
带他们做一些有趣的事,在他们想出去玩时陪着出去玩儿;特别爱带孩子做有趣的事。我们一起在家里磨过豆腐、打过月饼、裹过粽子、包过汤圆,春天挖过野菜、夏天到海边赶海、冬天到什刹海玩冰车。带着孩子捉螃蟹,摸鱼,捉迷藏;玩老鹰捉小鸡,丢沙包,丢手绢等等各种游戏;只要他们开心。
我们希望,能尽量给他们的童年留下一些真正属于童年的乐趣,供他们到我们这个年纪时回忆。
二、尽量让爸爸参与带娃
很多时候去学校开家长会都会发现,去到现场的,很少是夫妻双方一起去,大都是妈妈一个人。
很多妈妈们不免大倒苦水:我家先生,怎么说都不肯来;我家先生说他忙着呢;我家先生说孩子的事归我管。和现场的几位爸爸交流,则大多表示:我得忙着挣钱养家呢,真是没工夫陪孩子。
这让人大为感慨,父母的陪伴有多重要,不需多说,但是为什么在相当多的家庭中,照顾孩子、陪伴孩子,还是妈妈一个人的事呢?妈妈们用什么办法,能让孩子爸爸更多地参与照顾和陪伴孩子呢?
其实从妈妈怀着宝宝开始,宝妈就该让爸爸开始感受到带娃的重要性!
夫妻俩要一起,为宝宝的出生做好准备。
夫妻俩都要多关注肚子里宝宝的成长,同时利用孕期工作节奏稍缓的便利,学习育儿方法,一起讨论未来的育儿理念。
从孕期开始,准爸爸就投入足够多精力关注宝宝,会给宝宝出生后爸爸能充分的照顾和陪伴,打下好的基础。
两个人一起看书、讨论,学习,如何带娃,一起成长。
这样,从怀孕开始,两个人就慢慢了进入爸爸、妈妈的角色。到宝宝真正出生,爸爸已经非常了解这个小小婴儿,而且已经为帮他洗澡、给他换尿布、给他擦婴儿霜、给他做抚触,做好了充足的知识储备。
爸爸越早参与照顾宝宝,越能养成在未来的日子里和妈妈一起照顾孩子、陪伴孩子的习惯。如果宝宝一出生,他的照顾工作就归了老人和保姆,连妈妈都成为“劳苦功高”、不用参与、只需要被照顾的产妇,那么就更不要期待爸爸能参与照顾宝宝了。
妈妈不做超级全能育儿嫂,偶尔装下无能,让老公多做,多参与带孩子,绝对能培养出个超级奶爸。
三、育儿是两个人的工作
带孩子,真的不是妈妈一个人可以胜任的工作。
照顾吃喝拉撒,繁重且琐碎;孩子的磕磕碰碰、感冒发烧拉肚子,让人紧张焦虑;孩子各种能力的发展,需要大人投入足够多的精力去引导;孩子上学后接送、学习、成绩,哪一项,大人都不能掉以轻心。即便是不工作的妈妈,一个人应付这些也会压力巨大,更何况大多数妈妈需要和爸爸一样,每天上班,下班后还要承担这些工作量。
如果只由一个人投入精力,这些工作,真的是很难高质量完成。“甩手掌柜”爸爸们在孩子小时候可能会很轻松,“我家孩子都是我老婆一个人管,可省心了”,但是孩子大一点之后,爸爸精力投入不足的问题就会显现,孩子可能很难和爸爸建立亲密关系,孩子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你想管,也管不动,而且爸爸从小陪伴不足的男孩子,在青春期开始后,还可能和爸爸发生严重的对立、冲突。
这和孩子妈妈能力高低没有关系,孩子是两个人的孩子,他需要和父母同时建立亲密关系,需要同时从爸爸妈妈那里得到足够的扶助、支持。有些文章把现在很普遍的主要由妈妈带孩子的家庭叫“准单亲家庭”,认为这种状况对孩子心理、智力、行为的发展有诸多不利,绝对不是耸人听闻。
爸爸妈妈,要尽一切可能,亲自、一起,给孩子日常的、用心的陪伴。他开心,找你聊天,你在;他不开心,找你诉苦,刚好你又在;他好像早恋了,找你想对策,刚好你又在;从小到大,你都是他的知心朋友一样的存在,这样的家庭,这样的孩子,还会出什么问题呢?
所以,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争取做到,父母一起努力用心,至少陪伴好孩子这十八年。
搜索
陪伴孩子是最好的爱
最好的爱莫过于陪伴
如何有效陪伴孩子
陪伴孩子的经典语录
陪伴就是最好的爱
孩子胆小害怕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