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听名师的分享都会有所得,有所思,有所悟。当然,也会更多地生出诸般困惑。所以才会连夜写下这些文字。因为我深知:反思,意味着我们正在行动;批判,意味着还有期待——这是良性循环的开端。如果我们没有了思考的力度,没有了批判的视角,没有了反思的能力,那么,现实的囹圄将生生吞没每一个鲜活的个体,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我们追求的理想和所谓幸福,也将石沉大海。
今天的教研活动,采用同课异构的方式。分别来自三个学校的三位老师讲的都是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复习课。听课的时候可以感觉出来,虽然三位老师接到的通知比较晚,准备的时间也比较少,但是确实是动了心思下了功夫的。老师们的课让我收获颇多。但是课后太谷县陈老师的点评更是引起我的诸多思考。
复习课究竟该讲些什么?
陈老师点评的时候一针见血指出问题——复习课不能炒旧饭。
是的,复习课不等于新授课。 但很多老师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在上复习课的时候,很想把以前学到的每一课,每一个知识点都拿出来重新“炒”一遍。这样的课堂,单从师生互动的效果来看,好像学生掌握的很好。但是仔细思考,学生只是在巩固和重复,并没有学到新的东西。
那么在复习课上我们究竟应该讲些什么呢?
1:基础知识要梳理,但不能占用大量的时间。
在今天三个老师的展示课中,都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对基础知识进行了梳理。虽然学生们基础相对踏实,到因为要找,要写,还要分享,交流,所以三位老师基础知识梳理部分都用到了15到20分钟,直接导致最后的重难点突破、练习因时间不足草草收场。所以我认为在复习课上我们可以采用小组内复述,同桌互相抽查等等简单高效的方法快速巩固以往学过的知识点。当然课堂上究竟时间应该如何分配,还是要根据学生的学情,教学重难点的设计等实际情况来决定。
2、复习课可以跳出教材,在夯实双基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进行拔高和探究。复习课要追求新的高度,广度和深度,形成新的见解和认识。而要想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是整体知识框架的构建。我们在上复习课的时候,不能依旧是各个知识点各自为政,而是要讲清楚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教师应该以教材的重难点为主线,将这些知识点纳入知识框架中,形成知识面或知识链,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各知识面或知识链,形成知识网络。这样可以将各章节看似凌乱的知识点网络化、系统化,最终形成以历史事件内在联系和规律性为依据的知识框架。 同时改变学生思维狭隘的状况。
复习课可以怎样上
虽然说教育没有万能的钥匙,无论多么正确的教育原则,都无法破解一个又一个具体的教育难题,无法用一个教育的公式去应对所有的课堂。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分析教育还是有迹可循的。
1、复习课上教师不能变成学生的复读机,而是要点拨、精讲、敲重点。即使要重复,也应该是学生的重复,而不是教师。
2、复习课可以多练。但是试题的设计要围绕复习的主题进行。而且试题的设计要有层次感,有梯度。不仅题目的设计要动脑筋,而且解题的方法也要多训练多指导。在今天的三节课中,三位老师都有当堂测试环节。但是习题多数没有经过认真的筛选。看不出试题设计的梯度,和系统性。而且对于解题技巧,比如关键词的提炼,历史时间的掌控,选择题的排除和判断等方面没有相应的指导。
3、重难点的突破。重难点要用最多的精力,最多的时间来完成,要讲透。
在今天的教研活动中,大多数老师都是带着“如何更好地突破难点”这个问题来的,到最终似乎并没有找到答案。对于一节课来说,重难点是否突破,直接决定这节课的成败。在今天的教学中,老师们都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来突破重难点。但是因为缺乏史料的支撑,缺乏循序渐进的引导,只是采用了“抛出问题,学生讨论”这样一个简单粗暴的方式来解决。所以表面上学生讨论出了想要的结果,实际上只是历史辅导书上的摘抄罢了。
太谷县的陈老师举了自己上课时的几个例子。让我们明白了历史教学中突破重难点最常用的方法依然是史论结合加小组合作探究。历史本来就是一门有故事的学科。如果脱离开实际的史实,单纯的去讲知识,讲道理,很容易把复习课上成一节死记硬背课。很多老师和学生都是随着日积月累的重复枯燥的试题讲解、没有温度的课堂语言、学生年龄代沟的拉锯、自我讲述的疲乏、故事语言的陈旧,使得他们逐渐接受关于“激情退却”的论断。然后流于平庸。
而利用史实来突破重难点,史实资料如何选取,课堂上如何引导学生发展史实和道理之间的联系,则是需要我们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去探索,思考,总结,提升。
4、年代尺的使用。程老师和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使用“年代尺”来展示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顺序。这也是我在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我认为它既可以培养总体史的眼光,又可以培养阶段史的意识,可以串联相关的历史史实,克服碎片化的教学弊端,从而,更好地建构历史体系知识网络。
但是如何更好地发挥出“年代尺”真正的价值,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话题。是不是可以把年代尺融入到知识梳理的环节当中。或者让学生自己动手来制作年代尺。
我的一点思考
陈老师说每一节课都要有自己的“魂”,每一位老师都要有自己的特色,自己的风格,自己的精彩。社会在日新月异的变化着,作为教师,我们也只有让自己快速成长,才能应对社会迅速的发展和孩子们成长的内需。
如何发展?我认为每个人的灵魂都应该是富有生命活力的。而这一个活力的核心就是“思考”我们只有勤于阅读,善于观察,勇于探索,赋予思考,乐于研究,实现自我。
最后还是要再次感谢亲爱的陈老师。早晨七点多太谷明星学校的专家团队们都已经来到了武乡县城。见面余陈老师沟通,原来她们早上五点就出发了,忙碌完安排的满满当当的一天还要在晚上赶回去。为了武乡的教育你们真是太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