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是一本佛教徒必读,必知的经典,全称《摩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佛经中字数最少,含义最深,传奇最多,影响最大,被认为是般若经类的提要。
从心经字义中我们要明白,我们读经文从来都不要拘泥于文字,而是要看文字背后的奥义。心经原文点这里!!!
生活中我们会因为很多困扰事情纠结。比如深陷抑郁的人们成天会因为情绪低落行动力迟缓而逃避生活。强迫症的朋友成天会因为自己的念头困扰而惶惶不能终日。焦虑症的人会因为自己几个不好的情绪而在自己的恐惧世界中久久不能自拔。
人生或许有无数的烦恼、困惑、压力、不如意。生而为人,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我们被自己的烦恼所圈起来,画地为牢,举步不前。长此以往成为了心理障碍。
《心经》告诉我们在我们观察自己到很深的时候,会发现我们的五蕴皆是空的(形相、情欲、意念、行为、心灵)这就好比我们拿着一个显微镜看待世界时候,把世界每一个物体用微观的角度去看待,那么就会发现物体都是由原子组成,原子再小会出现微分子,夸克······再小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现世间万物都是一个能量场而已。那么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因缘组合而来,缘起而聚,缘灭而散。这也就是佛家所讲的空性。
但是如果人们认为,把造成自己心理困境的外在困难当做“空”然后无视它就可以摆脱心理困境,那就大错特错了。
正所谓“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里的“色”指的是我们可以看得到的物体物质。那么这一切都是告诫我们,在这个空性的能量场中,比如水的组成就是在一定比例的氢气和氧气下形成水分子,而水最终也终将会蒸发为水蒸气。男人女人相交会生出小孩子,而小孩子成长到一定年龄也终将会离开父母的怀抱。所以一切事物都不是永恒的,佛家管这个叫“无常”
而人们为什么会很痛苦?那就是在人们成长过程中,被我们的原始欲望所驱使做出了很多与现实世界不相符的事情,弗洛伊德叫力比多,也可以称作性欲望。我们总是不满足于当下的一切,希望自己的生活按照自己原始欲望的方向去发展。自己可以永远幸福,永远的好。
抑郁的人希望自己永远开心
焦虑的人希望自己消除负面情绪
强迫的人希望自己没有杂念
社交恐惧的人希望自己面对每个人都是从容自然
······
但是不论人的心里怎么去想,外界客观现实都不会以人心中所想为转移。
人的本能是一种心理能量。这个心理机制来自于人类一代又一代的发展,但是本能的本我欲望却永远会被超我压制,所以当情绪来临人们第一反应便是想尽一切办法来压抑自己,这时候自己越压抑自己,外界的困难就会被心理活动放大,心理疾病便由此产生。人们慢慢就会脱离现实,沉浸在自己的情绪中不能自拔。
当我们发现到这一点再回到《心经》中,既然《心经》告诉我们万物皆空,一切都是由因缘而来,没有什么是永恒存在的,那么我们就会了解负面情绪产生了,自己只要不去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也会平静下来。那么当我们允许一切情绪念头的时候,这时候不再有“我痛苦”“我纠结”“我难受”,一切亦是如此让它回到了它们本来的面貌而已,这时候空性出现的“我”也就不存在了,诸法无我,也就是去除我执心,这也和森田疗法的顺其自然有异曲同工之妙。
但是这时候我们一切允许,那么就放任
所以当自己明白自己深陷理论的魔爪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所有的方法与经文都丢掉,直接去生活,在生活实践中体悟这些智慧,“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亦无所得故”,也就是告诉我们不要用智慧去强求,所以悟到悟不到也都没有那么重要了。
最终的如果你真的开悟了,那么也其实没有那么神奇,只不过心念一转,一切都是被允许的。我有资格烦恼,我有资格抑郁,我有资格强迫。其实最终又回到了最初的那个自己。症状不会永恒存在,快乐也同样不会永恒的。一切都是来了去,去了又来的。当时我们此刻的心变得很宽广了,我们学会无条件接纳当下的一切了。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最终我们把执着痊愈的心也丢掉吧,本来一切都是正常的。哪来的什么痊愈啊。最终你会发现这一切都是自己给自己设下的一个陷阱,你会发现原来这一切都是一场梦而已,这其实就是一场惊世骗局,看到这里,你明白了么?作者:禅心,国家心理咨询师,爱玩,热爱生活,希望找到灵魂伴侣: 90后老司机,带你走向痊愈的道路;更加希望你自己可以走向希望的田野,不论如何,请记住助人自助。最终还是要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