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出差,下榻亚朵。从大堂通往电梯的走廊书墙,无意瞥到《文学履途》,前言吸引了我:
“整个世界就是一个装满田野、森林和城市广场的遗物箱,这些景致曾引领我们中的佼佼者创造出流芳百世之作。”
这本书,让此次出差没有那么索然无味,我取消了午睡,夜晚溜达时间,作家的缪斯之地很快将我俘获了。
《文学履途》源于《纽约时报》20年经典专栏FOOTSTEPS(“足迹”)千中选一的美文。风格各异的专栏作者,用文字带领我们探寻文学家在自然与城市中留下的“遗产”,以及他们创造出的那些不朽作品的源头。
和传统的游记文学不同,《文学履途》并非将名人生平串联起来,对他们的人生做浮光掠影地观摩,而是探寻一个作家的个性、作品与其周遭环境的关系,该地是缪斯之地。
世界,是一本用足迹描绘出的绝妙好书。跨越太平洋,北美洲的海岸线绵延曲折,旧金山的和风与纽约的灯火交相辉映;而在印度洋的这头,乞力马扎罗山的耸立静谧与非洲大草原上万物奔驰的闹腾同样不失为一道风景线。世界,无处不是一场流动的盛宴。
阅读本书,重走纳博科夫在美国横跨几个州、写出了《洛丽塔》的旅行路线,探寻马克·吐温在夏威夷的奇遇,攀登那座曾经鼓舞了凯鲁亚克的山峰……追随伟大文学家的生活轨迹,即使是异国他乡,也会一见如故的感觉,因为一草一木都有情感,一砖一瓦都有故事。
读《文学履途》中《在埃塞俄比亚,兰波找到安宁》一章,兰波那些经典的、好似宣言般的诗句挂在嘴边——“我要变成所有人”、“生活在别处”、“在心碎的黎明”、“无边的爱自灵魂深处翻涌”——想象着远方的生活,别处的风景和人们,想起杜拉斯《情人》中的越南胡志明市,一个充满了炎热、汗水与情欲的地方,百叶窗的房间。
阅读本书,逃离日常生活的窠臼,坐在自家就可游遍世界。即使没有环游世界的钱和时间,我们也可以从日常生活中抽离出来,去广阔的天地间,与伟大的灵魂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