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公众号以来,每周周记我在公众号同步推出,很私人的小号。发布后,我心情雀跃会希望有更多人看到我的心声,于是就分享朋友圈,但会屏蔽一大票人。
后来胆子肥了,而且认同大师兄的话:真实是不怕被看见的。再分享时也不分组了。
就会有人留言:是你自己写的吗?是你自己的公众号吗?是的。
陆续发现有身边的人关注了我的号,也有朋友给我消息:关注了你的公众号,有空见个面,聊一聊。
我一方面开心、喜悦,另一方面却害羞胆怯。
想起一个作家说过:你吃过那个蛋,何必要见那只下蛋的鸡。
我就像刚学会下蛋的鸡,而对自己的蛋,我也会忍不住咯咯咯哒,洋洋得意,觉得我的蛋真是又圆又光滑,你们真是有眼光!可是,我自己却太平常普通了,灰不溜秋,还略有些肥胖,这实在让我有些局促。
小学五六年级,有一天考完试,班主任跟我和几个男同学说,晚上大家到他办公室帮他一起改卷子,老师教好几个班的语文课。
我当时心情激动,回家后随着时间临近就开始坐立不安,浑身乏力,哪里都不舒坦,心里七上八下。
最后,吃了晚饭,我顶着伞出门,在校门口,那只脚却怎么也迈不进去。我透过重重雨帘,看到老师办公室朦胧的灯光,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我却只能在雨中左右徘徊,心理斗争。
最后,我灰溜溜拖着步子回家,全身的力气都耗光了。也记不起妈那会儿说了我什么。
第二天,其中一个男同学问我,昨晚怎么没来,改到九点半还没改完卷子,老师还奇怪你怎么没来。我支支吾吾搪塞过去,结果,老师看到我却一句话都没说。
前段时间,看到网上新闻,某心灵机构,高价敛财,忽悠几天时间帮人打通能量,接受宇宙大能,财富、爱、丰盛不请自来,改变人生。
多么疯狂,却还有那么多人趋之若鹜。
老师曾说过历代高僧大德,用人生中最好的年华修行,参禅,寻师问道。开悟后做什么。不过是开悟前劈柴挑水,开悟后劈柴挑水,所有修行最后都要落回实处,但境界已然不同。
静能生慧,静定培养的觉知让我们更加冷静、平和,温和的生活、工作、带孩子,与人相处。而不是用几天时间改头换面,脱胎换骨。说实话,我对那种鼓掌、呐喊,喊口号,靠什么训练,让人头脑亢奋,肾上腺素飙升的心灵机构是敬而远之,也对那种几天培训就得来的极大收获报着深深的怀疑态度。
写作也是一样,写作过程中得到放松,清明,也应该辐射到我们生活中,让我们更清醒,更真实的看到生活的细节。如果你写出绝世好文,却在生活中整日昏昏沉沉,酒醉熏熏,也不是一个生活的好品质,艺术家也应该有一个艺术的生活和清醒的状态。
最近发现,我每次写最后都会绕回到写作上,实在是因为我从中获益良多,我愿意把我体会的都告诉你们。
有两本书对我帮助很大,如果说娜塔莉的《再活一次》是我写作的入门宝典,那么茱莉亚.麦卡隆的《创作,是心灵疗愈的旅程》就是我的进阶宝典。写作是需要鼓励的,不是为了让我们写出好作品,而是让我们能放松的一次又一次回到原点,持之以恒的进行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