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版块总结
《西游记》版块三个周,从第一个周听老师“说书”到期末戏剧展示上“植入”广告,宣称下学期自己说书赚取游学经费,这个过程都发生了什么?我自己其实也有些不太确定--都说华德福教学当中最重要的关键词就是“创造性”,话说一个以“按部就班”“脚踏实地”为主调的老师被孩子们不断激发和各种物理化学反应之后,这三个周走到现在的样子,其实也远远超过了我自己的想象力。而孩子们,永远这是创造的实施者,只要给他们空间和信任,他们总会还我们以惊喜,而这份惊喜对他们自己来说,就叫做“信心”和“更多的可能性”!
第一个周边听故事边为剧本打基础、铺台阶,第二周一幕一幕地指导孩子写初稿(我负责定稿)并开始练习并感受自己适合的角色。按惯例,你想出演哪个角色就要为哪个角色多做项献-从台词掌握到服装、动作设计等等。感谢给力的陈晓老师和期末展示大总管李杰老师,我们第三周陆续见到了这幕足够复杂的“大剧”的服装和道具。而特别角色的装饰却要由孩子自己去完成,比如八戒的大耳朵、大肚子,悟空的脸和帽子以及紧箍,唐僧的僧袍和僧帽......孩子们的设计和制作(当然,一定是有爸爸妈妈的帮助啦)都着实让我惊喜,而带着自己与这个角色共同的创造而来的孩子,对自己的角色也明显多了链接和自信。最瘦长的帆主动报名猪八戒,可是排练了一次《三打白骨精》之后,帆改主意了,坚决不演猪八戒,去说服欣未果,又回来反复央求我:“我演不了嘛,我不演猪八戒嘛~~王老师〜〜”个子快赶上我高的小绅士瞅着空就跑到我桌子旁边扭啊扭的撒娇央告。可是周一画风立即大变,因为带来了一套相当传神的“行头”:那大耳朵、大肚子就地取材,设计地维妙维肖,引得好多同学围观加赞叹,于是,小伙子对这个角色的态度立马大反转。在彩排时,又被Ron老师的指导给激发出了感觉,于是有了舞台上那个鲜活淘气,喜感十足的瘦版八戒。而润发的白假发,到现在都是观众们热议的话题:是什么做的?是地板擦子头吧?怎么可能!如果近前观察就会发现:最简单的材料加+最奇妙的构思=最棒的道具!两个悟空都巧妙地设计了“猴脸”,居然都长着“猴毛”,最后悟空小组商量了一下,决定用安做的那个“帽子连体猴脸”的款式,偏安自己没用,他的那一场,戴着自己另外做的闪着金光的“紧箍”上场,真叫一个闪亮登场;而欣亲手制作了僧帽又把黄丝带缝到红斗篷上,改制了一件很传神的僧袍;沙僧涵一向擅向跟老爸一起做道具,这次因为家里工具房正在整理不方便“施工”,就买了一柄“家什”,又打了个包袱担上,配上一张“厚道”脸,也把个沙僧给刻画了个传神。最后一幕,师徒四人一上场,观众席里不由发出一片“啊”声......孩子们都在自己的角色里,八成是没听到,而坐在台下的我替孩子们收到这样的惊叹,着实为他们自豪。
其实,我心里也有些忐忑:这个版块,除了写剧本就是排练和做道具、练舞台方位,主课本写得很少,知识技能角度的学习和练习也都很少,“性价比”够么?
Ron老师是学期末的一份意外“礼物”,各种机缘巧合“空降”到爱之帆,却刚好给了孩子和老师戏剧方面的有力帮助。为什么戏剧是重要的?Ron老师这样说:
“1,从孩子的角度: 孩子需要把自己抛向世界当中,在戏剧中经历了很多痛苦最终达到了一个结果的经历。还要记很多台词,还要理解这个角色的很多品质。你说这个台词这个方式,体现了你对这个角色和台词的理解,帮助孩子体会其中的情感品质然后表现出来。甚至可以忘记台词,只去呈现那种情感。老师曾试过放弃所有道具,靠自己去演,组成小组去合作。你站在舞台上时,必须是独立面对一个情景的,这需要很大的勇气,还要去协助别人。老师需要对孩子的角色的选择有所意识,有的孩子喜欢张场,有的孩子不显露水,有的孩子隔两三年能得到一次领演的机会,平时演一些配角,下一次给他更重要的角色,角色要在学生中平衡起来。并不是为了去演一场好剧,而是在教育,教学生。现实中,你总是希望能演得更成样子一点,所以要选择一个平衡。同理心,在这样一个戏剧活动中有非常丰富的教学活动,比如写剧本、背台词,各种各样的发生。不需要老师有意识去教太多的文法结构等,这个过程让孩子自学到很多东西。
2,一个故事给到孩子,让孩子得到一个真正的挑战,真正去完成,这个挑战要足够艰巨,开始觉得完不成,但通过努力却完成了。主班老师去带领戏剧版块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你需要跟着孩子一起去把这些困难克服掉。其中包括一对一的辅导,让孩子感受角色背后体现的品质,并不仅通过老师教授的文法去学习。在美国,老师的做法有时是,选择一个合适的戏剧就拿过来用,没有合适的就自己编,考虑到不同孩子的气质类型,比如害羞的孩子能通过这个角色发挥出领导力,有的火相的孩子通过某个角色能安静下来。这是教学方向的问题,基于孩子的情况能在内部生起一些东西,老师帮助孩子突破一些限制和困难的时候,孩子就会跟老师产生更深的链接,其他版块很难有这种效果,戏剧版块独特之处。”
在Ron老师讲述如上观点的时候,我的一颗心才算放了下来,如果最后一个版块定位在“戏剧版块”,戏剧创编、排演过程当中的收获我们都收获到了,没写的主课本,没教授的“文法”也就不必纠结了......再次证明,教学目标的明确是多么的重要。这也是在演出前一天,大家最终下定决定取消所有麦克和背景的原因,因为我们的目标并不是让舞台效果多么夺人眼球,不是突显老师的“功力”、学校的“实力”,而是让孩子们有机会真正沉浸在角色当中,哪怕个别的台词听不清楚,也是他或她需要体验感知到,并且有机会一场一场去进步的。(果然,在放假前一起观赏自己的演出视频时,孩子有专业地讨论着这个话题)更惊喜和钦佩的是,当我们敢于明确要求时,家长志愿者的给力执行和现场的秩序井然,可以说是专业的观众成就了孩子们地倾情演绎!
经历了一年级的懵懂,二年级的紧张(“老师,明天我生病就好了......”)三年级的拘谨,到了四年级,孩子们对舞台的期待显而易见。经历过每年两场戏剧的孩子,那种坦然自若的感觉日益明显--端午游园接受采访的两个福驹娃,大家有啥感觉?我们一家几口一起拥在电视前欣赏,奶奶和师爹都赞个不停,为师我打心眼里觉得:这就是他们本该有的样子--爸爸妈妈和学校一起撑起的这方天地,他们不长成这样子,没有那样自然与健康的微笑和表达就不对啦呀!
第一次跟孩子们一起走到四年级,每一个版块都不知道会发生什么,而每一个版块的结束也都会让我自己跟孩子一样意犹未尽--没经验有时候也是一种福利。笑如爸爸听完课之后给的评价让我很感动,他说,这是他理想当中教育的样子,紧张、活泼、团结、协作。以爱之帆和我个人的资历,这样的评价更多的是鼓励,但却让我知道了,爱之帆,以及爱之帆中的我,秉持的努力方向是对的,是值得坚持和践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