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那么一本书感动着你,总有那么一本书令你无法忘记,总有那么一本书一直狠狠地攻击你的心脏,总有那么一本书让你久久不能释怀,总有那么一本书想给懂你的人说说……
1.
“生来不是益鸟,只会发出刺耳的叫声。满世红娇艳紫,其人只愿在角落里冷冷地翻着白眼。”他说自己是中国版的古希腊神话中嘲弄之神摩摩斯,他不喜欢歌颂和赞美,只能做一个嘲弄者,这就是他的事业。他又说,根据东方朔的“读够四十四言可为天子大臣”的说法,他没有当官的勇气,但六年来写了五六十万字,仅以字数论,差不多可以当东方曼倩了。
《原谅我红尘颠倒》的作者慕容雪村就是这样一个批判现实主义者。他的文字里头总有一种无法名状的“悲凄”和“残忍”,让你读下去的时候甚至有点“喘不过气”感觉。每每读完他的作品,总不禁叹口气,默默思考人性与人生。
慕容雪村给我留下印象正是源于《原谅我红尘颠倒》。偶然在某书店瞄到了这本书,于是打开书来胡乱翻看一通。他写道这本书最早连载于网上,中间几经波折改名多次,但终究还是回归到了最初的名字一《原谅我红尘颠倒》。这倒引起了我的兴趣,究竟是怎样一部作品竟能让网友对其名字的修改也会耿耿于怀。
鉴于对司法界存在的诸多腐败现象和不良作风内幕的疑感,平常看到的关于这方面的文字又都是陈俗滥调、歌功颂德之作,再者,慕容雪村又是以一个在局内人的身份来揭露业内潜规则,我的逆反心理一下子被大大地激发了起来,一读而尽。
2.
主人公魏达,一个来自贫穷家庭的男孩。虽然年少但却早已表现出心地善良,理想远大,被老师认定的栋梁之才。高中毕业时,他在同学的留言簿上写了一句话:“二十年后,让我们相会于世纪之巅”。志向高远表露无遗。
经过自己勤奋的努力,他终于完成了父亲的遗愿考上了大学法律专业并当起了律师。那时年少的他是个好人,一心杀贼,以为学了法律可以改变些什么。然而时间如水流逝,在律师界内待了一段时日的他终看透了,一切只是尔虞我诈,每个人都居心叵测,这是一个算计来算计去的社会。
这时的他依然有心杀贼,只是明白自己无力回天。再后往的律师生涯使他由最初的初出牛犊、不谙世事变得奸猾狡诈、自私自利。从没当过失足少年,本是佳人的他,只是流落红尘太久,身上的梭角竟然被这要求苟同的社会渐趋磨平了,良心的逐渐丧失。
在这过程中,他却如愿成为了个颇有名气的律师和著名的法律栏目的主讲嘉宾,经常在当地的电视节目上頻頻上镜,要么讲授法律知识,要么解答观众提出的种种法律疑难,成为了该城市的公众人物……这样一个事业蒸蒸日上、金钱名利俱全的律师没了道徳的支撑,人生道路终越走越窄,直至被堵到了死胡同里:身经百战、饶有算计的他忘了销毁记录着他贪污伪证的光盘,后来,终因这张光盘走上了厌世悲观以致杀人犯罪的道路……
穿插于事业路中的另一条线索是生活,男主人公魏达和女主人公肖丽卷缠在恨与爱之中,百般煎烤。他相信金钱,鄙视爱情,自认为纵横情场的他将所有的情爱都归结为是一种金钱利益关系,“大家只是各取所得罢了”,真诚纯洁的爱也毫无例外地被看成了虚情假意。所以把枕边人也看作是威胁物的他从没想过最后要与谁携手步入婚姻的殿堂,即便是跟随了他多年的肖丽。
这世界不存在信任与被信任的关系,所以他总是把内心的最深处封锁在了自己黑暗的角落里。他就像是装在套子里的人,对于这个世界充满了畏戒;他就像是怕受到伤害的刺猬,终日把自己蜷缩了起来;他宛如一条虚幻的热带鱼,身上色彩斑斓,嘴里吞云吐雾似的,但即使全副武装,最后还是得落入掠食者的血喷大口里。
所幸的是在梦里人生的尽头,苦难面前的他终于开窍般地理解了肖丽对自己的真心,这倒也不失为不幸中的万幸了。
3.
全书之中慕容雪村以幽默风趣、十足调侃的笔调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罪恶、阴谋、堕落、势利、歹毒、肮脏、矜持、善良、固执……真善丑美混杂,各色人物形象万千,栩栩如生。故事起此彼伏,字字珠心的映射出人人皆有的黑暗面,使人时不时看到某处会感到胸口一戳,正所谓一针见血。
我想,也许正是写着了某些人的痛处才使此书一出,慕容雪村便遭到法律界的封杀。慕容雪村就是这么善于把人性中的各种丑陋之处挑露出来,让人不自然地在他笔下的主人公里或多或少的找到相似之处,然后反思一切。换种说法,慕容雪村仿佛在告诫我们,看清事物的本质会比无休止的蒙骗要好得要多。
然而若只是嬉笑怒骂,愤世嫉俗,玩世不恭,这种愤青式并不能这么让我痴迷。真正让我看到激动的是小说中时不时出现的柔情:父亲从小对“我”的期盼,死时因不忍打扰“我”学习不让家人通知我回去,还有他给“我”留下的宝贵的破旧西装,那是深情的父爱;母亲守着父亲坟的日夜,肖丽对“我”的不离不弃,潘志明对顾菲的执着,牢犯夫妇夜夜的相互答叫,那是可责的爱情;挑菜老农的淳朴憨厚,小汽修厂老郝的真诚大方,潘志明的刚正不阿,牢友们在“我”临死前跟“我”的吿别,那是一种淡淡的人情;“我”到最后来终于如梦初醒地感受到了肖丽对我真挚的爱……
此种种,更是结尾揭示的原来这曲折不平、跌宕起伏的一生只是红尘一梦,一觉醒过来的“我”和肖面还是安然幸福地在现实中生活着,这让“我”想起来时背后都会阵阵发凉的梦使“我”更珍情肖面了,更懂得生活了,这一觉悟把小说推向了顶峰。
4.
当然小说里头的虚构成分也较多,结尾也是峰回路转(夏洛特的烦恼与此如出一撤)。如果可以重新开始,你还会如此选择吗?慕容雪村犹如在暗示着,人性中的确有卑劣之处,能做到的莫过于用温暖的胸腔去抵挡冷酷的现实。
在这小说里,我隐隐约约看到了精华在于人性复活的另一小说——《复活》的影子,与其如出一撤,《原谅我红尘颠倒》的点睛之笔也在于主人公最后被抓捕入狱,人性醒觉,发出光芒的那些个场面。
魏达眼里他梦中身处的社会是那么地荒诞淫乱、荆棘遍生,当他如愿当上了律师,离自己梦想愈来愈近的时候,他却让梦想在不知不觉中渐近模糊了,终于把它丢了…好比,少年时定下的约会时间已到,但是他约的人不知道去了哪里。自己久经人世、红尘颠倒,再也找不到当初相约的地点,一切都已相忘于江湖了。从整部小说里看到的细腻,可见慕容雪村对生活的感觉和洞察深入到了骨髓和肌理。
慕容雪村把笔下的社会夸大得如此肮脏龌蹉、庸俗不堪,但又不忘时不时给人现出一些柔软来。原来“世界本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不管外在条件如何,内心都应该一直坚定最初的梦想始终如一,不要当实现梦想的舞台近了的时候才发现不知什么时候早已丢失了它,那比没有梦想更悲哀。
我想,慕容雪村的文字的最大成功之处正是这种沉重下的柔软,它让人在这冷酷的现实中还能看到希望的晨光,还能有救命的稻草可抓,还可保持最初的那颗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