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容书院
秀容之名起源很早。北魏末年,契胡酋长尔朱荣在秀容起兵,这个秀容在晋西北宁武、岢岚、岚县等地,一说岚县县城南的秀容古城是北魏时的秀容郡治所。北魏末年秀容郡治所在今忻府区位置,北齐时秀容郡废弃,而秀容县一直在此,长期沿用直到清末。民国时期称忻县,后为忻州市区忻府区。
忻州西南角的这片土岗被当地人称为九原岗,一直延伸到郊外。土岗上的秀容书院始建于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是忻州第一学府。原本书院的位置在文昌祠西侧,后来书院扩建,文昌祠的建筑也成为书院的组成部分。此后100多年,秀容书院一直是忻州地方学子准备科举考试的基地。清末,忻州地方响应朝廷废科举兴新式学堂的命令,将秀容书院改为新兴学堂,课程中增加了现代数理化学科等当时称为西学的课程,成为忻州现代教育和文化人才培养的摇篮,在全国新式中学中也是第一批。1949年以来,这里也走出过若干部省级的高官。__摘自刘勇《秀容书院,期待重生》
昨天周日,因为无所事事,显得这个周末分外漫长。早上起来吃了早饭,老公又开始处理他的棘手事情。我分析了一下大局,觉得老公的想法和老板的想法应该是不一样的。站的高度不同,考虑问题就不一样。就像他的战友同事,一个公认的好人,年近半百才开始搞管理,不能把握好度,现在已经骂声一片,这就是位置不同,需要的能力不一样。当领导,是个技术活,通过做事,才能磨炼能力。
说完之后,老公说,走。本来他已经没心思出去转悠,也许是听了我的话想开了吧。此时已经10.30了。
今天的目的地是秀容书院,位于旧城区西边的九原岗上,是旧城的制高点,我知道大概的方位,却从来没有上去过。
导航导到一处土哄哄的工地,老公说施工禁行,就又返出来绕道而行。一路从南关进了旧城,路过我小时候住过的地方,已经面目基本上非了。找到文昌庙巷,又开了导航,开始上坡,城里居然有蜿蜒的山路,到处是旧城墙的遗迹,到处在施工,看样子准备恢复古城旧貌。
跟着导航终于来到秀容书院的后面。周边的民房大部分拆迁,留下几个有古风特色的门框、小院、照壁、旧房等等,看来此次重建并非全新,还是尊重旧迹和从前的规划的。好。
书院后面留下了一棵大树,应该是槐树,树形很好,估计将来也是一景。
从书院后面新修的台阶上去,首先看到的是保护在玻璃展柜中的汉代长城。忻州长城遗迹很多,除了出名的雁门关,新旧广武长城,市内山坡上不时出现一段长城和烽火台。旧城本来也像平遥古城一样,四四方方一座城,后来随着时间流逝,无人保护管理,老百姓肆意破坏,先是把城砖搬回去盖房子,挖城墙土做各种事,甚至有的直接在城墙上挖个窑洞装饰一番住下。(忘了给那家城墙窑洞拍照了)。而附近的居民都到城墙边去挖洞当地窖储存冬菜。有的地方甚至把城墙挖通了,直接出入,还砌了个门。在生存高于一切的时候,谁会想着去保护这些旧物呢,人们住城墙靠城墙而活,虽然目光短浅,但当时政府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现如今经济发展了,老城的人们很多搬进了高楼,政府也有能力保护修复这些古迹了。
感慨完毕,漫无目的的在书院参观,不知道从哪入手,身在何处,没有事先做攻略了解,纯粹是瞎看。文昌殿保存尚好,坡下的文昌祠独立一个小院也尚好。书院内建筑错落有致互相交叠,也有独立的四合院,搞不懂分别是做什么的。戏台认的,上面石雕木雕非常精美
书院依山而建,占地很大,现在已经基本修复,北边还在扩建中。而书院下方有保存完好的寺庙群,可能是关帝庙,没有下去参观。远处靠近南城门楼附近还有一群寺庙,也保存完整,不知道是什么庙。再加上来时路过的什么源和兴国寺,老城里大规模的寺庙群还是很多的呀。现在市政府已经修复了东门和部分城墙,南门和瓮城,北门保存最好,但是周边没有城墙,西门成了路,叫西门坡。站在秀容书院放眼望去,三个城门尽收眼底,城内各家各户脉络清晰。但愿市政府能够按照古城原来的规划修复。
下的山来已经过了十二点,就去吃饭。老公总是爱吃刀削面,就去了妈家附近去吃大同勾刀面。期间碰到邻居伯伯带工人去吃饭,打了招呼。小饭店人很多,热闹的很。我们两个要了一份凉菜,一个水煮肉片,一个豆角烧茄子,老公要了一杯酒,一碗炒面。吃不了。一结账,50块。便宜的很。
回家又是修照片,还没修完,两个人居然睡着了。醒来先发了照片,老公还在修他的靓照。一下午无所事事,也不知道做了些什么,就天黑了。想起来了,下午文联的琴姐居然向我约稿,就把陀罗山那篇发过去了,可能会通过吧。看来积累很重要。她需要一些忻州人文历史方面的散文,看来我以后也可以试试写这方面的,以备琴姐不时之需。翻看我的简书,除了日记就是电影,应该好好写游记等。想到了,写一篇麻猴子。
晚上我做馅饼老公做汤,合作愉快!饭后看电视,又把老公的抖音发群里拉粉丝,同事们看了都说有趣要玩。我想啊,老公那些搞笑视频发出去之后,同事们肯定都终于明白我为什么是这个样子了,他们心里统一想:一对二货!哈哈,我才不怕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