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起来,走进母亲的房间,钻进被窝,和母亲一起躺了一会儿。上次这样,还是好几年前,父亲让母亲受了委屈,母亲躺在床上伤心着,我也像这样陪着她,拍拍他的背,心知安慰多余,只能陪伴,但陪伴就是安慰!
今天恰逢集市赶集,我们一起去赶集。说到赶集,并不陌生。在我读中学的时候,恰是兄弟姐妹都在读书时,一家人的口粮和就学的负担,母亲离开了教职,完全投入到了贩卖义乌小商品的行列。而父亲也在下班和节假日的时候,帮着母亲一起摆摊。那时候父母对于周边各个地方的集市时间了如指掌,一到哪个地方赶集的时候,父母就拎着大包,前去贩卖。而在平时,母亲就推着平板车,在县城里面沿街摆摊。父亲以前做过木匠,打得一手好家具,当时还带了很多徒弟,母亲的平板车就是爸爸的手笔。说到父亲的徒弟,父亲走后,他们大多在老家务农,也有一些外出打工的。九几年的时候,其中有一个徒弟,在路边擦皮鞋维持生计,但他知道二姐在上海读大学了,他坐着公交车,来到她的学校,只为送200块钱给她,因为这是他师傅的女儿,他小时候抱过她。二姐很感念他的这份朴素真挚的感情。后来她女儿在上海打工,二姐安排她进了她工作的工厂,住在工厂的宿舍里,每逢节假日,则会让她来家里住,如同一家人一般。有时候我想,国家要是没有顶职的这回事,父亲没有去教书,带着他的徒弟们继续做着包工头,可能徒弟们的生计也会不一样。但历史的选择总是有它的必然的原因,是没有如果的。
说到朴素的感情,在我结婚的时候,媳妇的两个哥哥来到我们老家,在接风酒宴上,他的一个哥哥举起酒杯,说他没文化,没读过什么书,还有一些其他的话。他的另一位哥哥,觉得他的这位哥哥说的这些话是不该说的。其实于我而言,这些话毫不减分,因为他说这些话的时候,没有一点自卑,他只是在真实的表达他心里所想的,以及他的祝福,这里面有真挚和坦然的味道,这是很难能可贵的。这些年在外游历,也见过很多人,机心这种事,看得多,自己也不是没用过。关于读书,我知道很多人读庄子,其实深研的是庄子杂篇外篇,因为里面,有很多的谋略机巧,而读道德经,也有很多文意反用。可现在,我越来越有这样的想法:对于饱经世事深沉练达的人来说,那些机巧,还不如真实真挚更能打动他们,让他们心里生出一些愿意和你交往交流甚至交易的朴素的感情。所以机巧,对普通人有用,对世事洞明深沉练达的人,大可以收起来。朴素真诚就好,这样自己也能活得更从容与自在。
话题拉回来,再说赶集。记得有一次我放了学,我去找母亲,在一个很陡的坡上,天正下着雨,一只手撑伞,一只手推着平板车,母亲瘦弱的背影在那一刻定格,一直都存在于记忆中,就如同我小时候吃的那个苹果一样。还有一次,父亲回来了,没有带钥匙,他到我的学校来找我拿钥匙,那时正是我与他关系最紧张的时候,我把钥匙给他,他转过身就走了,憔悴的面容,和蹒跚的背影,那一刻我明白了朱自清的背影为什么能打动那么多人。我初次读那篇文章的时候,是没有这种感觉的。父亲母亲的这两个背影,一直都存在于我的心间。
在集市里,有个双腿残疾的人,一只手推着喇叭,一边翻滚着身子,另一只手则拿着一个装钱的盆子,我看了一下,很短的时间,有两个人给了十块钱。我们有时候认为残疾是一种悲剧,但有残疾的人,更容易获得别人的同情,所以他们甚至可以依靠施舍来维持生计,甚至于挣的钱比一般的上班族还要多。他的那双脚,并不像是天生畸形,所以,被拐卖而后人工致残的可能性很大。这时媳妇儿来到身边,我对她说:这几天你下厨给我炒菜吃不,老公长这么大,还没吃过老婆炒的菜。媳妇儿说:之前有一次不是给你炒过丝瓜吗。说着我们两个都笑了。
生活就是这样,丑恶不远,就在我们身边。美好也不远,就在眼前和心间,婆娑世界,就是这个样子!